4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新闻版头条报道了泉州“点题式”监督持续发力 实事办到企业心坎上的经验做法
4月20日,中国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福建省泉州市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会展现场成交额9.8亿元,意向成交额超130亿元。在会展现场,已在泉州扎根多年的服装生产商沈艺霖对当地的政务服务非常满意,沈艺霖表示,在提出的企业员工就医等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后,她对企业的发展更有信心。
泉州市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点,聚焦惠企政策落实、涉企政务审批、涉企执法规范等重要环节,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以有效监督为民营经济发展清障护航。图为4月20日,南安市纪检监察干部走访当地企业了解有关情况。(张梓健 摄)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产业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督题、企业评题”。泉州市纪委监委自2023年以来探索将“点题式”监督作为政治监督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每年选取若干个“小切口”进行“点题式”监督,围绕主体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落实、服务保障落实等重点,督促职能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并切实解决问题。今年则将监督重点聚焦千亿级产业链集群方面,切实破解产业链发展中的梗阻问题。
据泉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郭顺明介绍,在“点题”环节,该市坚持问题导向,拓宽选题征集渠道,结合线上选题和线下找题,运用好宜商环境观察点等工作载体,借助巡视巡察、信访举报、下沉监督等渠道发现问题短板,并积极听取企业对政务服务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建立健全收集—汇总—研判的“点题”流程,突出盯重点和通堵点,不断提升“点题”精准性和针对性。
泉州市纪委监委聚焦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需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图为晋江市陈埭镇纪检监察干部走访联系点,了解企业诉求。(严世超 摄)
以精准监督压实部门同题共答责任。据了解,在“点题式”监督工作中,泉州市纪委监委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定主体、定目标、定措施、定进度,督促职能部门成立“作战部”,制定路线图、时间表,项目化推进、流程化运作、清单化管理,切实把企业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
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促进存量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跨区域互通互认……泉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点题式”监督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聚焦体制性障碍、政策性创新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督促有关部门形成制度成果588项。
前不久,在市纪委监委推动下,该市发改委出台1000万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免收投标保证金政策,目前已免收投标保证金总额超300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泉州市纪委监委聚焦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探索“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的监督路径,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泉州开发区纪工委监察组干部到九牧王集团开展一线走访,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杨璐璐 摄)
记者手记
筑牢亲清之基
白天,在中国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上,来自各地的服装品牌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入夜,古城泉州街头灯火辉煌,晚十点,餐饮商户迎来了被称为“小黄昏”的黄金时段,结束一天生意的食客纷至沓来。
春风沉醉,欢声笑语,街堂里巷满城的烟火气见证着泉州民营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以“亲清”激发市场活力。这烟火气背后纪检监察机关的生动实践让记者印象深刻。
在石狮,“亲清家园”智慧平台让记者体验到什么是“一键直达”。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邱海涛告诉记者,该平台是在市纪委监委全力推动下历时3年建成的。通过该平台,他们正在向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目标迈进。
在南安,作为宜商环境观察点之一的出口型企业顺景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戴景水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纪检监察干部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助推问题解决。“以‘贴身护航’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南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雄松态度坚决。
在安溪,茶叶电商吴泽宇向记者讲述了“纪企”联通茶更香的故事。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在电商协会设立的“纪企联络工作室”,了解到他及许多同行遇到“仓储难”的问题后,立即开出督办单,督促相关单位协同联动,依托民间资本和公共资源,建设和平百茶智慧园、“壹茶仓”等共享仓储,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
建立纪企双向交流“直通车”、深化运用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意见和指导案例,创新弘扬亲清统一新风正气的有效路径,纪检监察机关在探索。
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做到见人见事见效,深入破除影响政商关系亲清统一的障碍,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
历史照进现实,泉州没变,依旧向海而生、爱拼会赢;筑牢亲清之基,泉州在变,去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20亿元、增幅20%以上,全市GDP总量同比增长6.5%。
以优良作风推动政策利好转化为发展动能,海丝古城泉州正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