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惠屿渡口提升改造项目辐射带动惠屿村以及近邻肖厝村村财创收合计达35万元。该项目带来的可观效益主要得益于泉港区纪委监委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今年5月,南埔镇纪委监察组受理群众反映惠屿岛码头管理混乱、群众乱收停车费等问题。“将本该归属村集体管理的码头地块,放任他人乱收费,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同时,也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南埔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陈彬阳表示。该镇纪委监察组深挖彻查问题发生背后的责任、作风问题,2名相关村干部受到严肃问责。
前黄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到前黄村查看村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张九强 摄)
同时,区纪委监委牵头运用监督清单、问题清单、问责清单、整治清单和纪检监察建议书“四单一书”机制,推动南埔镇加快进度建设肖厝——惠屿渡口提升改造项目,配套智能化停车收费系统。通过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推动码头规范化、科学化管制,扎紧扎牢村集体“钱袋子”。
农村集体“三资”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村民切身利益。今年来,泉港区纪委监委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整合片区监督力量,加大力度深挖彻查群众身边“蝇贪蚁腐”。同时,注重“惩防治”一体推进,用好用活“四单一书”,强化问题跟踪督办,堵塞制度执行漏洞,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治长效。
区纪委监委干部到后龙镇后田村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了解村级“三资”管理情况(连微 摄)
“ ‘三资’管理点多面广,集中整治是要以点及面、有的放矢,推动‘惩’上见力度,‘治’上见效能。”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区农水局出台有关村(社区)办企业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意义非常重大,帮助我们堵塞漏洞、消除‘盲区’。”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前黄镇开展案后回访,镇村集体会计代理核算中心负责人郑丽虹连连称赞。
此前,有村民反映前黄镇某村个别村干部利用村办企业私设“小金库”问题。经前黄镇纪委监察组调查核实发现,该村某村办企业长期监管不到位,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坐收坐支大额资金等问题。为此,2名直接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诫勉处分。
“村办企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补充,资金监管没有规章制度约束,一直是一笔‘糊涂账’,这是全区共性问题,被列为整治清单的重要内容。”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化以案促改,区纪委监委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区农水局制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堵塞制度漏洞,并开展村(社区)办企业资金管理专项整治,有力纠治村(社区)办企业资金管理乱象。自该指导意见施行以来,全区44家村(社区)办企业运营资金均已实现与村集体“三资”“同轨”管理。
要在长治长效上见实效,就是要切实提升监督的精度和广度。“我们探索运用‘双平台’数字化手段提升‘三资’监督质效。一方面,运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收集问题线索;另一方面,督促区农水局搭建‘银农直联’平台,推动村级财务记账、资金审核、资金支付一体化网络办理,确保村级资金管理全程留痕、可查可溯。”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此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中,该区纪委监委联合农水局、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街道)等单位,全面起底党的十九大以来涉及“三资”领域问题线索66条,发出问题交办通知书10份,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3份,处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1个,推动村级财务收支、工程项目建设、资产资源处置、合同履约等关键环节建章立制19项。
下一步该区纪委监委还将继续以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为切入口,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精准施策,以高质量监督护航农村“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提质增效,助推基层高效能治理。
文字:连微、郑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