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泉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近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力度,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实践中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亮点频出、成效明显。
即日起,泉州市纪委监委、泉州市文旅局联合在泉州晚报社开设《护航文保赓续文脉》专栏,展示近年来我市各级文旅部门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及全市纪检部门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驾护航采取的有力措施、积极成效,同时深入挖掘、讲述泉州文物蕴含的清廉故事。
央媒频频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泉州经验”
你跨时光而来我倾全力守护
核心提示
《留人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福建泉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中宣部部刊《宣传工作》)
《世遗泉州:遗产保护与文旅经济的双赢样本》(新华社)
《福建泉州鲤城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推动遗产管理取得成效》(新华社)
《精细保存、活化利用打造世界遗产保护的“泉州样本”》(人民网)
《为了梦回宋元古城——泉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之路》(《光明日报》)
《福建泉州:多措并举打造世遗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中国文化报》)
《保护文物建好游径“世遗之城”更显魅力》(《中国旅游报》)
……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泉州经验”,频频见诸国家有关部委网站、各大央媒。
“泉州人把这座城市守护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许多来过泉州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明星、媒体人乃至普通游客,也常常为泉州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赞叹不已。
为保护珍贵遗产,延续千年文脉,近年来,泉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目标,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文物保护“政府主导、部门共管、司法监察监督、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勉力将千年历史遗存,完好地传给下一个千年。
注重顶层设计 实施顶格保护
今年是泉州申遗成功3周年,7月25日泉州世界遗产日前后,泉州不仅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还发布了《泉州市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用三年时间形成以预防性保护为基础、跨部门跨领域高效协作、保护利用协同发展的泉州世界遗产管理体系,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这是泉州近年来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有力行动规程。
泉州始终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责任之心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除了是世界遗产城市,泉州还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目前全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除了22个世界遗产点,泉州还有海上丝绸之路、闽南红砖建筑等2处文化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泉州永春苦寨坑窑和德化窑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文物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分布之广泛、价值之突出,举世瞩目。
如何保护好历史的慷慨馈赠,是泉州各级各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夙兴夜寐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泉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强化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技术支撑、要素保障、社会联动,在考古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缮、建设管控、监测体系、安全管理等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文物的系统性保护。
加强立法,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彰显了泉州保护的决心。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对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是泉州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制度化、法治化的又一成果。除了该条例,2016年以来,我市还先后出台了《福建省“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5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及相关活动进行系统规范。
建立起覆盖文物保护各环节的日常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为文化遗产提供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以世界遗产保护为例,申遗成功后,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遗产保护和安全工作“五纳入”,建立遗产保护考核评价体系;泉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泉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泉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规程》,并实施世界遗产监测运行、专家咨询、遗产影响评估、联合技术审查、地下文物埋藏区、联合执法检查等管理制度。
文物保护不是一家之责,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是泉州的又一积极举措。截至目前,已建立起文物、住建、资源规划、发改等部门参加的涉文物审批联动机制,并建立文物与司法监察的联动监管机制,健全文物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公安、司法机关、纪委监察机关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规划引领、高位推动,从源头保障了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顶格”实施。
坚持活态传承 创新活化利用
7月23日,泉州市文旅局主办的“青春不设限泉州见‘世’面”2024年高校学子海丝行活动正式开营,30位青年学子通过“我在泉州修学分”“告白泉州的100种方式”等方式,开启世遗泉州之旅。泉州市文旅局局长吕秀家表示,活动旨在通过年轻活力与古老传统碰撞出更加闪亮的火花,让“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文旅品牌得到更广泛传播。这是近年来众多世遗泉州营销推广活动中的一个,除了保护好文化遗产,泉州围绕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的目标,不断探索文化遗产挖掘研究、展示阐释、活化利用、共建共享和文旅融合的最优路径。
考古发掘方面,泉州全力推进世遗考古项目,与国内一流考古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考古工作站,泉州市文物局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师院合作成立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借助专业力量为泉州考古发掘、田野调查、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同时,持续举办考古研究、遗产保护、遗产地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学术研讨会,通过与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交流和对话,更深刻宣传阐释了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讲好遗产故事。
“世遗+非遗”这一创新模式,让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活化利用中发展。
“世遗+非遗”这一创新模式,是泉州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探索出的独特道路。如今在重要的节假日,鲤城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两处毗邻的世界遗产点,都会举办“走进世遗 遇见非遗”为主题的城南庙会活动,传统工艺、小吃、文创、民俗及非遗展演轮番登场,赢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无独有偶,府文庙广场、金鱼巷、洛阳桥畔桥南社区等地也开展常态化“沉浸式”非遗展演活动,还有各地常态化组织的文化遗产融合文创、音乐、影视等文旅活动,让泉州的世遗和非遗在活态传承、活化利用中发展。
在天后宫、府文庙广场、洛阳桥等世遗点举行的常态化非遗展演活动,让市民游客在世界遗产点感受非遗魅力。
全力保留住泉州古城风貌、烟火气和人情味,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设立“海丝泉州推荐官”工作室,举办古城讲解员培训班,建立一支义务遗产讲解员队伍等举措,是泉州探索“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路径。在守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的同时,泉州关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厝新声”新试点活动,泉州非遗参加2024伦敦手工艺周,泉州文旅推介小分队走进马来西亚、匈牙利等一系列国际国内文化活动,让泉州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中,进一步丰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厝新声”新试点活动等重要的国际国内文化文化交流活动在泉举办。
活态传承、活化利用,让泉州文化遗产故事以更动人的姿态为世人所熟知。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有力监督护航文保
台风“格美”来临前,市文旅局、市纪委监委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组成的督导检查组,深入泉州大开元寺、府文庙等各级文保单位,督促落实防台措施,排查整治隐患。这样的联合检查,不仅在台风、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前开展,日常他们还会定期联合开展世界遗产安全专项巡查和文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等检查,“纪检监察组下沉我们执法一线,有助于压实各方责任,助力我们更好开展执法工作。”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吴志诚表示。
为更好护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泉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工作政治责任,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与文管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持续夯实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各主体单位的责任,推动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泉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日常管理等环节开展监督,推动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图为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纪委监察组到洛阳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林楷煜 摄)
文化遗产保护,压实责任是关键。近年来,泉州市纪委监委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尤其是历史文物保护的监督检查,针对该项工作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出台“两促四纠五查一曝光”十二条工作措施,明确将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侵占、挪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等13种行为列为监督重点,既压紧压实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又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合力。
紧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域存在的5个方面重点内容,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会同市文旅局党组定期开展专题会商监督,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穿透式”监督检查,督促落实问题整改;聚焦泉州世界遗产保护,该纪检监察组持续深化利用“组企地”纪检监察机构“三方联动”协作监督机制,凝聚该纪检监察组、市文旅集团纪委、县(市、区)纪委监委三方力量,开展世界遗产点联合监督检查,及时通报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我们将持续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以有效监督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落深落实落细,为泉州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作出贡献。”市纪委监委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海平表示。
“文物保护工作涉及范围广、环节多,纪检监察力量的介入,有助于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提高认识、更好履职尽责,有助于遗产保护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当前正在全面开展的泉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例,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先后部署市、县两级文物保护资金管理使用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监督工作,成立文物保护资金专项检查督导组,对各县(市、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集中督查指导,并督促各地有序开展涉侨、涉台文物和革命文物等专项普查,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纪法保障。
有力监督、全程监督,为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成效明显亮点频出 “泉州经验”屡获殊荣
在原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沉浸式利用中,泉州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旅游火爆“出圈”,社会各界乃至普通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越来越强,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闪耀世界舞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亮点频出,一项项国字号荣誉接踵而至,“泉州经验”也通过央媒一次次刊介,示范全国。
百名观察员、千名志愿者、万名守护人广泛参与到文物义务巡查、志愿讲解等志愿服务工作中。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是泉州文化遗产获得世界的认可,也是泉州精心保护、爱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态度得到世界认可,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泉州人民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如今,泉州文化遗产不仅有百名观察员、千名志愿者、万名守护人,广泛参加志愿讲解、专业咨询、义务巡查等志愿服务工作,更有无数自发自觉守护、弘扬、传承文化遗产的普通市民,他们敞开家门、打开自己的生活迎接八方来客,热心为游客指路、几十年如一日为陌生人奉茶;许多人报名参加各种讲解培训,自豪地担任家乡历史文化传播者;涌现出许多可敬的遗产守护者,有守护市舶司遗址20余年的吴秀满阿婆,有30余载用画笔为泉州文化遗产写生的张和平老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凝聚起泉州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力量。
泉州和泉州人民对文化遗产的敬畏珍视、用心呵护,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肯定:2022年,泉州市文物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3月,泉州世遗宋元古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仅15个,也是全省第一个和目前唯一一个;泉州府文庙保护利用案例入选2022年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天后宫、泉州府文庙保护修缮工程分别入选全国十佳文物修缮项目、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迹保护推介项目;多个文物执法案例被评为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或优秀案例……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荣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迹保护推介项目。
荣誉是对泉州文化遗产保护的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泉州将继续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责任之心,继续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记者:黄宝阳
通讯员:叶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