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旅火爆出圈的“泉州现象”
来源:“泉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18 09:50

泉州文旅火爆出圈、吸睛引流,泉州声量传播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这座世遗城市以“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的独特魅力,进入了国内外年轻大众视野,迎来了游人如织和“泼天的富贵”。1月28日,“何以中国 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聚焦福建,点燃泉州,全网点击量逾50亿次。春节元宵期间(截至2月29日),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有关报道和融媒体产品12000多条,累计阅读量达7.6亿+。主动设置话题,在网络商业平台上打造了20多个播放量超亿次“爆款”。据测算,春节假期泉州共接待游客818.12万,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159.4%,较2019年同期增长140.6%;实现旅游收入80.1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243.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3.3%。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居福建省第一。

站在龙年春节的节点回望,泉州文旅的“爆发”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有别于“淄博”“尔滨”等一夜“爆红”的城市,泉州独特的文化魅力、人文特质和地理优势,叠加久久为功的宣传引导和持之以恒的全球推介,必然促使泉州从“网红”走向“长红”。2023年泉州全市文旅逆势而上,全市旅游收入1002.4亿元、同比增长68.9%,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同比增长53.9%,两项指标增速均福建省第一。

今年春节期间,泉州游客如织。(潘登 摄)

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品格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从面上看,是泉州文旅经济发展的华丽蝶变,往里子挖,是泉州历史文化的厚积薄发。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锚地,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历史上,桅樯林立的刺桐港,连通亚欧非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向世人展示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穿越千年,宋元泉州的繁荣,如今化为遍布泉州各角落的文化古迹遗存。22处世界遗产点、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840处文物点……世遗城市泉州的文化遗产数量惊人,让人们在一山一景、一街一巷、一塔一楼、一寺一院中,与泉州厚重的历史撞个满怀。万千非遗瑰宝洒满刺桐古城,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南音、木偶戏、“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等726项非遗项目传承不息、炫目多彩。这些非遗瑰宝融入现代生活,让城市文脉更加厚重,让文旅氛围更加浓厚,泉州的活态传承被越来越多的人感悟,泉州的古韵新潮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

宋元时期,泉州港是著名的港口,千帆竞发,万船来临。(来源:泉州史志)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坐拥丰厚的“文化家底”,泉州用心用情守护好城市的“根”和“魂”。用“绣花”功夫,推动古城提质。泉州在古城集中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669栋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挂牌保护,中山路周边74条街巷实施整治提升……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其中,金鱼巷微改造工程、中山路(庄府巷—涂门街)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两大项目,还入选住建部主编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一辑)》。擦亮历史遗珍,奏响文化遗产保护强音。正如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所说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一方面,泉州初步编制形成《2021年—2035年泉州世界文化遗产考古研究计划》,文物保护成果斐然;另一方面,泉州不断提升文物展示阐释水平,通过改造升级建设世遗总展示馆、13个世遗点现场展示馆等,让文物“鲜活”起来。入围国家示范创建名单,世遗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焕新”。2023年12月底,泉州世遗宋元古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实现了福建省此项目“零”的突破。数日后的元旦,《“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与《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出台,助力泉州在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之路上行稳致远。

丰富多彩的活动策划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爆点”

“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城市主题,决定了文旅活动的格局和魅力——当休闲成了旅游的主基调,烟火无疑是人们向往之地;当国潮成了国人的主审美,古风无疑是人们心中胜景。泉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准切合了众多游客的需求。

聚焦“高水平、国际范”。泉州持续发力组织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引流推广,造就了文旅经济的喷薄泉涌。2023年五一节前后,第三届中德科技论坛和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海丝泉州文学周、海丝泉州戏剧周“三周”叠加,毛晓彤、白岩松等名人汇聚,实现了文旅经济的强势复苏。接待游客305.85万人次,同比增长95%,旅游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10.2%。之后,相继举办了首届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叠加演唱会经济、美食经济等新型业态,持续推高泉州文旅经济的热度。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人数548.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17亿元。元旦假期接待游客204.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2亿元。

聚焦“大众化、烟火气”。2024年春节前夕,泉州策划千场主题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早早做好了体验世遗泉州“烟火闹新春”独特魅力的攻略。正月初六,时隔20年重启的“龙腾东海·福满泉州”民俗踩街活动盛大呈现,设置“3大展演区”+“行进式展演”,30个方阵参与,涵盖非遗项目30项、人数超1500人,吸引了30万游客与市民蜂拥而至,无数自媒体博主慕名而来,超亿线上新媒体曝光量,泉州用一场暌违了20年之久的民俗盛宴,将甲辰龙年春节全民狂欢推向高潮。“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今年泉州元宵灯会是最火爆的城市文化IP,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和游客到场体验。时间跨度长、多展区同时发力、创新融入时代元素……大型龙船座灯、烟花大秀、国风市集……要的就是好看、热闹,突出的就是“年味”。

正音书院里的南音表演《鱼沉雁杳》(张九强 摄)

聚焦“文化味、分众化”。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推出了2024泉州非遗年货节、“锦鲤瓦市”非遗沉浸展演、“狮舞腾龙”第十八届泉·澎“乞龟”民俗文化活动等,让众多市民游客体会地道的泉州民俗年。“福暖四季·福如泉涌”“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非遗展演新春专场,南音袅袅、戏曲悠悠,生动诠释了泉州古城和闽南语的独特文化魅力。全市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超1500场,受惠群众超500万人次。大型情景文艺演出《遇见泉州》在春节期间精彩不停,梨园戏、高甲戏、南音、提线木偶戏、打城戏和闽南歌舞等百余场闽南传统戏剧齐登台,为广大戏迷游客展示泉州“闽南戏窝子”魅力。熟悉又久违的“年味”,让文化“活”起来,让旅游“爆”起来。到泉州过大年,成为一款时尚,成为一次回味,成为一种向往。  

具象活态的城市形象构建了这座城市的“磁场”

城市主题涵养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品格、展现城市形象。泉州制发《“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宣传指导意见》,推出“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城市主题,总结提炼“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城市名片,发布品牌标识视觉识别系统手册,让每一个走进泉州的游客朋友都能从中感悟到泉州文荟萃、历史悠长,体会到泉州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在市井烟火中享用国潮优品、古韵生活。

“汉唐看西安,宋元看泉州!”泉州持续推动城市形象具象化、活态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让“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直入人心,成为泉州文旅的最大IP。二月的泉州古城,开元寺樱花开得绚烂,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闻香至此,走上一段探寻“世遗之城”的路线,与“泉州龙龙”龙年艺术装置合影,打卡开元寺、清净寺、泉州府文庙,还有一双手都数不尽的泉州名小吃,体验世遗泉州的“宋风古韵”,畅享闽南美好生活……

聚合声势的城市营销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活。城市宣传片《何以泉州》、闽南语原创歌曲《泉州人》《个个猛》,全网累计点播量均超亿次。《走读泉州》《‘泉’因有你》《番客楼里的侨心》》《行走的元宵》系列融媒传播,以及联合央视等媒体制播的《根在泉州》《多情的土地》《一代大师李叔同》等系列节目,海内外报道2300多条,全球浏览量1.6亿+,在侨胞侨亲中引起热烈反响。春节期间,20多家中央、境内外新闻媒体齐聚泉州,聚焦泉州民俗踩街、春节文旅活动、文旅消费市场、城市烟火气等,让“泉州元素”密集亮相全国,助力泉州线上“热辣滚烫”,赢得了“爆款春节”。仅央视就16次播出泉州春节元宵活动新闻报道、直播和专题节目。借助新媒体营销,在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等网络商业平台上,“蟳埔女”“宋元中国看泉州”抖音话题分别达到12.5亿、4.2亿。“宋元中国看泉州”“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城市品牌,吸引了一波波游客前来探寻“世遗之城”、感悟“奋斗之城”、寻梦“国潮之城”、体验“烟火之城”。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