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聚焦基层治理,6位代表结合自身履职过程,畅谈基层治理的“角角落落”。
“让更多赛事活动真正回归群众,让‘体育+’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长陈恢清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凝聚了群众的向心力,更大大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我们要让更多赛事活动下沉到群众身边、真正回归群众,发挥体育在促进群众健康、增进邻里交往、增强社区认同、助力社区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积极探索‘三调四化五聚焦’基层治理新模式,以‘镇域之治’助推‘市域之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庄建球介绍,在济源,“三调四化五聚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政策、资金和矛盾易发不易察等困难,希望国家能够更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适合本地的治理模式;能够设立专项资金,在设施、设备、人才等方面对基层予以帮扶,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数字化、网格化;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动员能力,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自治,及时发现化解矛盾隐患,避免小事转诉讼、民事转刑事。”庄建球表示。
“基层治理要做好‘减法’和‘加法’,才能更好聚人心、强基层。”在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中,有多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对于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吴金笔代表来说,12年的村干部工作经历,让他对如何做好基层治理有了更多体会和认识。
“服务群众不是机械地将各种便民服务功能叠加,而是要真正从群众所需出发,用心用情、一村一策地做好规划设计和运营服务。”吴金笔表示。做好“减法”,就是运用多种资源下沉,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化解群众烦心事。做好“加法”,就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做好“一老一少”等服务群众的暖心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但农村数字化基础薄弱,信用数据怎样获取、信用画像如何做到精准、评价结果如何运用等,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永联村正在探索打造全国首个村域数字乡村信用平台,希望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积累经验。
吴惠芳建议,加快制定社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结合乡村特点打造一整套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实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紧邻亚龙湾、海棠湾五星级酒店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的博后村是一个“五星级美丽乡村”。近年来,博后村凭借椰风野趣的民宿群迅速走红,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倚山观海品味人间烟火。“建设和美乡村,只靠村‘两委’干部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用好民主协商平台,让全体村民都参与。”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书记苏少洪说。当地黎族群众常说“遇事环环办”,博后村事务的各项环节,村民都能“说上话”。民主的氛围延续到村级民主协商议事会,市、区等职能部门到现场旁听回应。
“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稳步推进,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向好、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地区存在婚丧嫁娶讲排场、重攀比的情况,由此伴生的天价彩礼问题不仅影响年轻人的婚姻幸福,加重了群众家庭负担,也不利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政治文明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表示,应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改变过时的嫁娶观念,让彩礼不再成为婚姻的“绊脚石”。
李保平建议,政府部门可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发动乡村“带头人”做示范等方式,让更多群众建立积极向上的婚姻观、嫁娶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移风易俗工作走进更多群众的心坎里。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