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23年11月10日第01版
《福建日报》2023年11月10日第04版
新时期,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如何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作表率?近日,福建日报记者专访了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
记者:“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制度,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请问,泉州如何发挥“晋江经验”发源地这一独特优势,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
张毅恭: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六年七下泉州、晋江调研,系统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为我们树立了“四下基层”的典范。我们深化“循足迹、悟思想、铸忠魂、担使命”活动,从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汲取力量,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深化上,以上率下示范学。“晋江经验”常学常新,市委常委班子领学促学,赴省委党校、晋江经验馆、“信仰的力量”档案文献展等现场教学,成立民营经济研究院,举办“晋江经验”公开课、新思想进泉商等活动1200多场,带动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研讨。内化上,循迹溯源悟真理。“晋江经验”常悟常新,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到泉州的调研足迹61处,推出晋江经验馆等10个特色现场教学点,开展“‘晋江经验’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等10门特色学习课程,《学习“晋江经验”(案例式教学)》纳入中央党校主体班次的教学课程,系统帮助大家深刻领悟其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上,实践运用抓落实。“晋江经验”常用常新,牢记“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力招商引资、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金融赋能等,做大做强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加速抢滩新赛道,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牢记“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抓住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组建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石化产业指挥部,带动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国道324线泉州大桥及接线扩宽改造工程提前通车,大大方便了晋江两岸的车辆人员往返。陈起拓 摄
记者:新时期,泉州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推动干部深入一线解难题,担当善作为,着力解决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问题?
张毅恭: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先手棋”,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推动党员干部在一线寻计问策解题。聚焦重点选好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围绕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14个方面,组织市级18个重点课题和市直部门、县域1103个调研课题,县处级以上干部已开展调研3468场次,召开成果交流会,加大转化力度。线上线下摸实情,坚持“工作一线法”,县处级以上干部已走访企业3.6万多家次、召开座谈会365场次,收集梳理问题建议2145条;开展“我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献策”“我为强市惠民建言”线上大调研,已征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1200多条,督促转化具体举措。精准调度解难题,实施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建立调研问题、解决措施、成果转化“三张清单”,实行领导包保、首接首办责任制,从会场到现场,市县累计召开调度会4100多场、解决问题1.2万多项。我们牢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抓落实、狠抓落实,帮督一体,形成“调度立账、清单对账、到期收账”抓落实“闭环”,并在全市各领域选树“担当者”2292名,示范引领干部群众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主战场上激情燃烧、干事创业、奋勇争先。
西人马高端传感器生产车间。陈英杰 摄
记者:泉州如何把“四下基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带头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张毅恭:我们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正确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厚植创新创业创造的“沃土”,努力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范例。首先,健全政企常态化、制度化的互动机制。发扬政企互动的好传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促进政商关系亲清统一八条措施,鼓励干部同企业家接触交往、“站台”支持,设立“泉州企业家日”,发布民企百强榜单,举行“泉州人才节”,以城市最高礼遇致敬企业家、人才。开设12345企业服务专线,市领导到挂钩县域、挂钩企业,面对面、专人专班解决增资扩产等需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走访1.1万家“四上企业”,解决企业难题5.1万个,让企业真正有感。其次,着力打造遵法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八大专项行动”,出台法治护企十二条意见,推出“泉心泉意”服务企业三批共50条举措。审批部门以“轻骑兵”“大篷车”方式下基层、走项目,一线协调解决堵点难点。监管部门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新模式,23个涉企部门推出941条清单。第三,滚动推出更精准、更快捷的惠企政策。邀请协会商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针对性出台了稳工业11条、稳外贸8条、纺织鞋服6条、建材家居7条、文旅26条、促消费17条等一系列措施,上线“政策找企”平台,政策直达快享。前三季度,泉州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特别是把招商引资作为战略性牵引工程,签约项目1800多个、投资总额超1.1万亿元。
新落成的上海大学附属南安市医院,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好医”。南轩 摄
记者:泉州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四下基层”转化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际成效?
张毅恭: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合建设“党建+”邻里中心和社会治理中心,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激活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宣讲宣传进基层、润民心,已有514个邻里中心与1022家市县职能部门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常态开展“邻里讲习堂”“党课进邻里”等活动,每个邻里中心每月至少开讲1~2堂党课。调查研究进基层、谋实招,组织党员干部、退休干部、街巷长等下沉村(社区)网格听民意、访民情,把“群众呼声”变成“政策哨声”,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服务事项2427项、项目资金1.25亿元,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信访接待进基层、解民忧,已建成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1732个,因地制宜设置“两代表一委员”、纪检监察、调解员等多功能工作室,各级干部常态轮驻接访。今年来,召开各类议事协商会议2800多场次,就地化解信访问题、矛盾纠纷6100多个,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现场办公进基层、办实事,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大文章,导入长者食堂、医疗健康、四点半课堂、百姓书房等公共服务,推行在职党员“回家日”制度,主动领办志愿服务,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万多件,用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记者:李向娟、黄琼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