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施工队报价相差不多,会不会围标?”“改造的数量、材质、规格不清不楚,叫我们怎么监督?”……去年6月,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将拟改造村部三楼两间卫生间的邀标情况发布到该村的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里,一些村民提出质疑。
见此情景,负责群公开的村报账员立即将改造项目清单和邀标情况详细周全的“晒”到群里,村党支部书记也赶忙在群里做一番说明和解释,不少村民在群里点赞。
从质疑到点赞,是安溪县纪委监委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以微信群监督约束村级小微权力的创新举措。
此前,该县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的原则,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将全县488个村(社区)干部各自建的角落微信群进行整合,逐村建立微信监督群,聚焦小微权力公开、政策法规宣传、收集督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紧盯容易滋生“微腐败”的环节,督促各村(社区)做好财务收支原始性公开、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建设全链条公开、涉民利益事项即时性公开。特别是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财务收支情况,全面推行“裸示”群公开。也就是村里上个月的每笔收入、每项支出,下个月15日前都在群里用拍照的形式原原本本将票据公开在群里。
城厢镇中标村驻村干部通过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审核村级财务公开情况
2022年7月全市推广安溪的这一创新举措后,按照市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该县纪委监委一方面推动提升微信监督群的覆盖面,群数从原来的517个增加至762个;群成员增至26.68万人。另一方面,根据市纪委监委联合科技公司开发的模块,利用微信小程序,设置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居民版”“管理版”和“访民情”板块,连同微信监督群构成信息监督平台,实现“前后端”监管一体化、扁平化。
去年8月,该县尚卿乡某村在群里公开上月财务收支情况后不久,乡纪委就收到了反映该村村干部用村民自筹资金建造交付使用的挡土墙工程项目虚报村财支出8万多元的违纪问题信访件。经查,群众举报属实,2名村干部被立案审查。
驻村干部财务审核签字专用章
“从这起案件上看,我们既看到了监督平台的监督效果,也让我们反思到,假如村干部做假账的开支项目不主动公开,单靠基层纪委的监督难以及时发现‘猫腻’。”该县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木钗介绍,为堵住“假账”不公开的漏洞,从去年11月起,该县纪委监委建立村级财务支出票据“凡签必审”机制,为全县488个驻村干部统一配备财务审核签字专用章,刊篆内容为“经审核,此发票真实;已在微信群公示三天,群众无异议”,要求村级财务支出票据必须在群里公开三天后,驻村干部再盖章、签字,确保发票真实、事实清楚。截至目前,驻村干部盖章审核发票近6000张,否决财务支出事项 21个。
逐笔逐项“全景”式、前移式的公开,挤掉了村干部权力任性的空间。“成百上千只眼睛在盯着,即使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了。”当地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一组对比数据印证了微信监督群带来的变化:该县纪委监委2022年受理涉及村干部的信访件较前年下降57.39%,其中,检控类初信件下降35.27%,有441个村实现“零信访”;全县村干部违纪违法涉案的大部分违纪违法事实发生在信息监督平台推行之前。
湖头镇溪美村村干部利用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直播建房摇号现场
在有效监督、约束村干部小微权力行使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还借助该信息监督平台,探索村级权力运行微信群同步直播和民意征集机制。把村民代表大会、村级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招投标会议等村级权力运行同步在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进行直播或进行民意征集,通过线上线下“双公开”的方式,让在外村民随时随地监督和评议村级事务,有意见的在线提,有疑虑的在线问,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截至目前,全县已召开试点微信直播会议13场,开展民意调查6次,围观群众达2700多人,有效发挥助推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
群众在家里利用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观看村务会群直播
“我们长期在外,以前村里怎么干,我们不清楚。有了这个群,钱怎么花、事怎么做,一看便知。而且,村里想要怎么做,也会在群里征求大伙儿的意见。”该县一名在外经商的乡贤笑着说,村民放心了,在群里提看法多了起来,也乐意捐点钱、出点力。
对此,该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陈永春感同身受。他说,微信群不仅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还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目前,该县已打造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5个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3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6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
文字:陈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