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把握好廉洁文化的“魂与形”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3-01-04 10: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要做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离不开对其在“铸魂”与“塑形”两方面的一体把握。

所谓“魂”者,就是文化的价值观,是文化的筋骨。它是一套文化体系对事物认知、是非判别的取向,是其通过对文化的认同引导人们行为规范的深层次力量。当然,文化的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其所处的历史年代和社会现实的演变而更新。

那么新时代廉洁文化的“魂”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找到答案——“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显然,“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灵魂所在,其本质的价值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读懂了这一点,我们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能始终让“廉”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将“廉”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如此一来,不仅能避免落入“就廉说廉、为廉而廉”的窠臼,更能真正更有针对性地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机融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去,让廉洁文化真正接地气、顺民心、有活力。

“形”是文化的血肉,一种文化的“形”,就是其所依托的载体、呈现的方式、发展的脉络,其本质是传播体系。没有传播力,就遑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传播体系全要素的夯实。

具体而言,就是要牢牢扭住“信息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这传播六要素。信息源,即要进一步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丰富的“廉元素”,为讲好“廉故事”提供更多好素材;传播者,即要打造高素质、多层次的廉洁文化宣传队伍;受传者,即要细化廉洁文化不同的受众与传播场景;讯息,即要坚持内容至上,不断提升廉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媒介,即要建立完善包括全媒渠道、实体载体在内的宣教阵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反馈,即要突出参与性与互动性,努力实现廉洁文化的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廉洁文化辐射力、感召力和持久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既要“当下就干”也要“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其价值与魅力,在温润持久、在开拓创新。因此,要让廉洁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等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建立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自律、教化、育人功能,让制度的监督功能和文化的约束功能相得益彰,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凝聚强大的基础性力量。

文:薄鲁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福建记者站特约撰稿人、泉州晚报评论部主任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