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注重机制创新,推动下沉监督提能增效
来源:安溪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10-10 09:12

“现在,干部一找一个准,实事一桩接着一桩办;干部办事效率高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好了……”谈起十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带来的基层作风变化,茶乡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推动监督下沉落地,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十年来,安溪县纪委监委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纪委监委工作要求,不断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持续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监督落地,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监督“下沉”,首先要力量“下沉”。针对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人情干扰的现状,安溪县纪委监委以推行“5533”工作机制为契机,不断整合乡镇纪委、村级纪检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力量,采取片区协作、交叉互查、提级监督等方式,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攥紧监督拳头,凝聚监督合力。

龙门镇纪检监察干部在洋坑村与群众交谈,了解群众诉求。(林伟彬 摄)

在此基础上,该县从“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老党员、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中,挑选作风公道正派、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威望较高的人员,选配1295名村级廉情监督员,充实基层监督队伍,着力将监督触角拓展延伸到每个角落。

“配备足了,人手够了,能力强了,监督起来也更有底气了,今年来我们已自办了3起案件。”城厢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王志勇感慨道。

不仅要让力量下沉一线,还要使关口前移一步。“五个必”工作法成为镇村纪检监察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

芦田镇纪检监察干部在招坑村走访,了解惠农政策落地情况。(林伟彬 摄)

“督促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把主要时间、精力、工作安排放在一线,进村入户必访、必谈、必讲、必核、必查,把工作做实在‘田间地头’。”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木钗介绍,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一月一清单”“一片一协作”“一户一访查”“一村一分析”“一季一专项”等工作机制,让监督更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走下去,还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该县搭建“半月谈”“煎茶夜读”平台,建立“老带新”“导师制”机制,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新兵”学会群众语言,善于同群众说话,努力做到“进得去、坐得下、聊得开”。“宣传政策要用心,了解民情要细心,化解矛盾要耐心,引导群众要诚心,鼓励发展要真心。”入户走访前,有多年乡镇纪委书记经验的蓬莱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叶明昆对新上岗的“90后”干部唐慧娟说。

据不完全统计,“五个必”活动开展以来,安溪县乡镇纪委监察组进村入户六类“必访”对象达23566人次,推动或协调解决问题985个。

大坪乡纪检监察干部在前洋村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林伟彬 摄)

做实基层监督,推动监督下沉落地,还要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安溪县构建村级“小微权力”信息化监督平台,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群众志愿的原则,我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将之前488个村(社区)干部自建的1200多个微信管理群进行归并、整合,统一设置517个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同时,督促乡镇挂村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派出所挂钩民警和乡镇纪委干部、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相关人员进群,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刘木钗介绍。

祥华乡东坑村村民查看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李春梅 摄)

为有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该县纪委监委把群功能定位为小微权力公开、政策法规宣传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三个板块,重点紧盯容易滋生“微腐败”的环节,督促各村(社区)做好财务收支原始性公开、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建设全链条公开、涉民利益事项即时性公开。特别是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财务收支情况,全面推行“裸示”群公开,即村里上个月的每笔收入、每项支出,下个月1日前都要在群里用拍照的形式原原本本将票据公开在群里。

逐笔逐项“全景”式、前移式的公开,挤掉了村干部权力任性的空间。“成百上千只眼睛在盯着,即使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了。”湖上乡盛富村党支部书记钟冠鹏如是说。

一组对比数据印证了微信监督群带来的变化:同2018年村级换届相比,该县纪委监委受理涉及村干部的信访件,2021年下降60.22%,其中,检控类初信件下降47.79%,有409个村实现“零信访”;全县村干部违纪违法涉案人数,2021年下降31.15%,大部分违纪违法事实发生在微信监督群推行之前。

沉到基层去,走进百姓家。安溪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在基层监督上深耕细作、用心使劲,力争把群众在“家门口”反映的意见诉求,解决在“田间地头”。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