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纪检监察干部微故事】用好“微”监督一线解难题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1-19 15:42

用好“微”监督一线解难题

惠安县小岞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 张琦敏

2021年10月11日晚7点,在东山村村务监督微信群里,有群众发了一个短视频,视频显示惠安县小岞镇后沃路有一根电线杆断裂。

我急忙将情况向镇党委政府反映,督促业主部门连夜抢修,同时要求该村组织人员值班,提醒过往人员避让。原来,受台风“圆规”的影响,小岞镇大风呼啸不止,我们第一时间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并将处理情况“晒”到群里。

“这速度……”村民连连点赞,密集的“大拇指”在群里滚动。

这是村务监督微信群日常运转的一个缩影。作为小岞镇“微监督”平台之一,它不仅成为晾晒村务、规范权力运行的载体,还有效发挥贴近群众、为民办实事的作用。

“有了这个群,群众反映问题很方便,热情很高,我们日常工作开展也更顺手。”事后,该村支部书记跟我说起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村务监督微信群组建前后的点点滴滴。

时针拨回2020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成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来到三面环海、风光秀丽的小岞镇工作。

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千头万绪,刚到基层一线时,我一度茫然无绪。如何才能更好地化理论为实践,找准监督方向与重点,成了我每日琢磨的事。

2020年6月初的一次进村走访,我发现某村村务公开栏“断更”了——几张纸吸潮发霉、字迹模糊,不仅内容过期,公开项目还不齐全。我当场向经办人员了解情况。

“平时工作忙,想到村民不常来看,就没定期更新了。”经办人员表示马上整改。

        这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村务公开是落实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但普遍存在着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小岞是沿海渔业乡镇,出海渔民和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到村务公开栏查看极为不便。经考量,我决定将村务公开作为监督重点,扩大群众监督和参与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现在微信是村民最为熟悉的联络工具。如果每个村都建一个微信群,直接在群里进行村务公开,不是更便捷吗?”我将想法与镇相关部门人员及个别村“两委”分享探讨。

“这样好是好,但这么多人在群里,如果有人乱发消息怎么办”“平常贴在公开栏还好,要直接发群里,压力太大了,以后工作不好开展呀”……大家看法不一,提出诸多顾虑。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在个别村先行试点。

2020年7月,我们选择在南赛西村、前群村试点组建了村务监督群。当首次在群里公开村务信息后,村民们普遍叫好,这给予我们极大鼓励。

然而,随着入群人数增多,群里开始转发一些与村务无关的广告、视频,一些问题也因诸多原因未及时得到回应。这提醒了我,村务监督微信群不仅要用好,更要管好,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个月后,通过两个村试点摸索经验,我们立足监督职责,督促镇里相关业务部门对公开内容、公开形式、职责分工进行明确,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模式在全镇9个村全面推广建设村务监督微信群。群内除村民外,还有镇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监会成员、党员代表等,我和另两名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也分片区加入微信群。

如今,小岞镇9个村均已建群,群成员合计2200多户,辐射人口1万余人。每月15日,各村在微信群“晾晒”当月村务公开信息,尤其是实行“流水账”式财务公开,大到工程项目支出,小到办公用品采购,让群众看明白、弄清楚。“自从有了村务监督群,我们用权用钱更加谨慎小心了。”前群村党支部书记坦言。

事实上,村务监督群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期。原本旨在监督村权的微信群,已拓展出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民意收集等功能。以南西村为例,如今群成员已达500人,在群里回答村民各类咨询,成了村委会副主任黄桂兰的日常。我和镇纪委监察组同事则是密切关注“晒权”运行,督促各村及时回应诉求,推动镇村第一时间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2021年来,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镇通过村务监督微信群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事项20多件。

        身在一线、心在民中,这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担当。如今,我仍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尝试根据村情社情和群众需要找准监督落脚点,推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让纪检监察工作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得民心。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