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康烈士
人物简介
李永康(1908—1932年),绰号“李大虫”,永春县东平镇太平村人。192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内碧、外碧、太平、花石等小学任教,积极参加永春东区农民运动。1930年秋到达埔参加革命活动,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委员,同年12月任中共安南永临时中心县委委员。1932年4月任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长,9月在安溪被捕牺牲。
□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林联勇 许俊鑫/文 永春县委史志室/供图
李永康烈士故居(裕峰堂)
在永春县东平镇,说起那个叫“大虫”的人,很多乡亲都记得,这位1908年4月出生的东平乡亲,是一位烈士。他在中国共产党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以他的忠诚刚毅,谱写了一曲革命战歌。他的名字叫李永康。
李永康的父亲是晚清武官,担任过德化提标一职,民国年间曾任东平联保主任、东平乡乡长等职,曾在太平街开设店铺,在厦门开办永德隆客栈,是一位从政兼商的地方绅士。
源于父亲的传统观念,李永康受到了严格管教,并由一名家庭教师进行专门授课,学习知识。李永康小学毕业后,到永春润中师范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内碧、外碧、太平、花石等学校任教。有感于当时社会黑暗,受李文墨、吴国清等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的影响,在革命思想的启迪下,李永康从封闭的家庭束缚中解脱,投身革命。
1927年11月,在中共永春特支领导下,东区农民协会成立,东区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李永康积极参加农运活动,白天教学,晚上和李文墨等人访贫问苦,宣传革命真理,发展农会会员。
1928年2月,中共永春县委成立,在县委领导下,东区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李永康主动投入农会组织的减租、抗饷、反迫害的斗争,不遗余力地开展革命活动。整夜奔劳的同志被雨淋湿了,李永康就把同志接到家中,母亲帮忙烘干湿衣服。有时李永康带回饥肠辘辘的同志,他的母亲不分昼夜,张罗食物。李永康把自己的家,变成了革命者的温暖之家。
1928年底,东区农运遭遇了挫折。李永康在东区参与的农运的一系列活动引起当地豪绅恶霸的不满,其父亲权衡利弊后,要他停止参加活动或离开家乡。李永康毅然选择为“大家”弃“小家”,继续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1930年春,鳌峰抗捐斗争失败,永春的革命斗争转入达埔一带,并逐渐向安南永边区发展。同年秋天,李永康和李晓山到达埔,在李南金的领导下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农会、妇女会、儿童团、互济会等组织。由于在革命活动中展现出忠诚刚毅的品质,李永康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永春县委委员。同年冬,翁成金受中共厦门市委派遣第二次到永春,在达埔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关于“保护苏维埃,扩大游击区”指示。李永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中共永春县委根据指示,把革命斗争区域逐步由达埔向安溪、南安边区发展,建立安南永游击区。李永康受命在永春岱山一带发展党、团、农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五抗”斗争。
1931年12月,中共安南永临时中心县委成立,李永康任县委委员。1932年4月,革命斗争中心转移到安溪县,成立中共安溪县委,李永康任安溪县委宣传部长。
1932年8月,第十九路军六十一师一八一旅长张励部调驻安溪“剿共”,分别在湖头、宫桥、蓬莱各驻扎一个营。9月,安溪中兴后宅民团长叶火国勾结驻湖头的第十九路军,对黄口等游击区进行清剿。李永康身先士卒、勇猛冲杀,但仍有数十位群众被抓。为了掩护其他群众转移,李永康负责殿后,因弹尽被捕。1932年9月,李永康在安溪县城英勇就义,时年24岁。
李永康对革命忠心耿耿,英勇善战,加上体格魁梧,皮肤黝黑,气宇轩昂,人称“大虫”。他却豪爽地说:“我这头大虫是专门对付坏人,保护好人的。”这一切凝聚了他对人民的热忱,对革命的忠诚。在安南永游击区,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李大虫”,以致在数十年后,他的真实姓名却被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