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1845年—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福建省晋江市池店人,清末教育家、书法家、爱国诗人、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位状元,累授翰林修撰、陕西典试(主考)、安徽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诰授资政大夫。
吴鲁家世普通,祖上三代皆布衣,祖父在乡因行义而享有盛誉,父亲先后经商厦门、泉州等地,讲诚信、有善举,家风正直纯善深植吴鲁心中。
吴鲁从小聪颖,博闻强记,五岁从师学习,,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国子监。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满升刑部主事,充秋审处总办。光绪十六年吴鲁45岁时,庚寅科(恩科)进士及第,殿试钦点状元。
吴鲁一生以振兴文教、兴学育才为己任。吴鲁在督学安徽时,捐修翠螺书院,并作记勉励后学要“仰体先贤立教之微旨”。 吴鲁任吉林提学使时,捐建办公场所、捐修文庙,完善教学设施。
作为清朝的教育官员,吴鲁积极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推行新政,引进新学。吴鲁倡办《吉林教育官报》,大力提倡教育研究与学术讨论,把新教育思想贯穿到教育工作当中去,推动清朝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津,国家处于危急关头,吴鲁无所畏惧,挺身而出,提出加强水陆联防,军民协作,共同对敌。吴鲁目睹八国联军侵华、清廷无能及官吏辱国之事,以十分愤慨的心情写成《百哀诗》,“百哀诗者,其人心之救药也。”
吴鲁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其中《正气研斋汇稿》2册(6卷)、《正气研斋遗诗》、《纸谈》1卷、《百哀诗》上下卷计4部著作刊行于世。
吴鲁一生以国家命运为重,心系中华民族存亡,拳拳赤子心,昭然可鉴;数十年如一日,兴学育才,推动新学制改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鲁兴教忧国的故事值得后人永远怀念。(晋江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