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回家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4-13 10:33

先宗是我的发小,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安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对我们这些闽北山里孩子而言,真是梦一般遥远。

先宗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一人拉扯他们兄妹长大。那时村里小学四五年级需要到八里外的大队就读,我们几个孩子相约一起上学,先宗每天早上都掉队。我们出发的时候,先宗正手忙脚乱做早饭、照顾妹妹。我们走到半路,他才气喘吁吁地追上。有几次,由于追得太急,书包里的饭盒掉到地上,饭菜沾满泥沙,中午只得吃“百家饭”,有时他实在不好意思,便要饿肚子。

虽然生活窘困,先宗的父亲却勒紧裤带,供孩子上学。先宗没有辜负父亲,成为大队里第一个大学生,考到了上海。

那年月,去一趟上海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当时,村子没有公路,大队虽然通了公路但不通车,天没亮就得打着手电或者火把,沿着峡谷走另一条山道,到十里外的一个小镇赶车。其间要过九道“踩石桥”,所谓“踩石桥”其实就是河中摆几块大石头,踩石而过。枯水季节水落石出,还算安全,丰水时节水漫石头,不小心就会落水。

一天一趟早班车,趟趟拥挤如春运,有时司机怕爆胎,见人太多索性不停。候车人群中,有的跺脚大骂,有的奋起直追。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四个轮子,何况身上还带着行李甚至背着孩子,追了几百米,无不垂头丧气放弃,只得继续等候。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先宗还得在光泽县城等上大半天。上海往返光泽的火车(鹰厦线),都是“鬼鬼祟祟”夜里抵达,全程近十四个小时。这意味着,去一趟上海,至少要一天一夜。

先宗考上大学当年,我离开村子,到了县水泥厂工作,先宗每次回乡或返沪,都到我这里中转。尤其是过年期间,真是一票难求,没有座票,便一路站到终点。

先宗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每年春节都回家过年,妻子和孩子只回来过一趟。旅程实在艰辛,孩子那次大病一场。先宗的父亲去世后,开始几年,他每年回来扫墓,后来就不常回来了。之所以不常回来,首先是工作忙,其次是路难行。虽然村部通了班车,村里也通了机耕道,但是路况不好,小轿车和中巴根本走不了,只能通农用车和越野摩托车。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依赖我这个好朋友。“有你帮忙,父亲的坟就不会被草木埋没。”我笑道:“你我情同手足,你父亲在世时把我当儿子,我也有这个义务嘛。说实话,路难走,要不是近,说不定我也不常回来呢。”

那年,合福高铁通车,福建有了首条高铁,从上海乘高铁到武夷山东站(现为南平市站),仅三个多小时,武夷山东坐汽车到光泽一个半小时,国家启动村村通工程不久,村部的道路也已硬化,从县城坐车到村部一个半小时。虽然机耕道依然坑坑洼洼,但回家的路程已经缩短了不少。

村部道路硬化那年,先宗搭车回来了一次,上海浙江段走的是高速,进入与光泽县接壤的江西地界只能走国道,用了十三个小时,跟坐火车的时间差不多。那天正好下着雨,机耕道烂如猪圈,任何车都走不了,只能步行回家。深一脚浅一脚,与儿时相比早已“胖若两人”的先宗仰天长叹,“要是有一天能直接开车回家该多好啊,我保证常常回来。”

别说,梦想真的照进现实了。

去年,家乡机耕道通车了。不会开车的我,特意打了一辆车回乡。车至山顶,心潮澎湃的我让司机停下车,站在路边,左手叉腰右手握手机:“先宗,家里的水泥路正式通车了,现在可以直接开车回家了,方便得很。”

“真的?太好了,这真是件大喜事。”隔着电话,我仿佛能看到先宗脸上洋溢的幸福。

今年国庆节前,先宗新购置了一辆小轿车,说有机会开车回乡。

“你最好国庆就回来!不,不是最好,是一定回来!”

“这么急,有什么事吗?”

“当然有事。”

“恐怕不行,国庆长假我们一家准备去旅游。”

“回来和我们几个老朋友吃个饭,不需要太多时间,不耽误你们一家出行。”停顿了一下,我接着说,“难道你不想开车试试新通的路吗?况且,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回来一起吃顿饭。”

“为了一条路,你让我专程从上海赶回来吃顿饭?”先宗哈哈笑着。

“你不是常说,生活需要有诗和远方吗。现在上海到光泽全程高速,在家乡的道路上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那就是最好的诗和远方。”

“你这么一说,我真有点心动了,我考虑考虑。”

“如今道路四通八达,油门踩几脚就到家,不要犹豫了。回来吃顿饭,有什么不可以?”

“这样吧,我开车,提前一天回来过节,住一晚。你把晚饭准备好,新米出来了吧?我要吃捞饭,还要吃辣椒炒土鸡蛋、葱爆河虾,油煎溪鱼,泥鳅也行,记住,一定要用柴火灶。不说了,再说口水流出来了。”电话那头,先宗笑得像孩子般爽朗,“再叫上乡亲们,一起把酒话桑麻,我请客。”

“好啊,你尽管回来吧!”挂断电话,喜悦如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

(邱和厚 作者单位:福建省光泽县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