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伟
惠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如何推动落实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有效监管,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一直是惠安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惠安县纪委监委督促东桥镇针对县委巡察发现的“三资”监管问题,在全县率先开发村集体“三资”监管DCMA系统。2020年12月7日下午一上班,惠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林育伟来到东桥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详细了解制度实施和系统运行有关情况。
林育伟(左二)查看东桥镇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运行情况
打开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主页面设有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资源管理、工程管理、预警信息等12个版块。林育伟边查看村资产管理登记表边问:“平台怎么发挥监管作用?”“这个信息系统对每项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具体位置、占地面积、使用情况实行‘一处一登记’。”镇党委书记张国忠介绍,通过查看平台,村里的集体资产租给了谁,土地承包给了谁,资金用到了哪,都能一目了然。
“这两个月,我们联合镇经管站对所有村开展了全覆盖式的‘三资’清查工作。”镇纪委书记曾玉瑄说道。林育伟边听介绍边认真查看监督清单,并表示一定要对各村录入信息平台的数据实地核对,确保数据准确。“建立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是制度加科技的实践,也是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手段的创新。”林育伟对同行的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蔡芳应说道,要认真总结东桥镇发挥“互联网+”监督优势的经验做法,引导各镇纪委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监督实效。得知东桥镇首创村级工程项目立项招投标备案网上申报工作,2020年以来已备案招投标工程项目16个,林育伟一行人随即来到东桥镇东桥村旧灌溉潭改建工程项目现场进行抽查。只见潭水清澈,灌溉潭两侧已砌起挡土墙,并建了护栏,工人们正忙着铺设步行道,栽种绿植,环境清幽。
林育伟(左一)在灌溉潭改建工程项目现场了解情况
“旧灌溉潭因潭底积了很多淤泥,长期未清理,未能蓄水灌溉,加上个别村民在周边乱搭建鸡鸭舍,这里成为了卫生死角,很多人对此意见很大。”回忆起改造前的旧貌,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利用新农村建设契机,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议,决定清理这块“牛皮”,让灌溉潭重新蓄水灌溉。林育伟对旁边的镇村干部说,村里要把好事办实,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镇党委、纪委除了做好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统一审核、统一办理外,还需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监管,不能流于形式,杜绝出现违规行为。离开东桥镇,下午4时半,林育伟来到县农业农村局,与相关负责人座谈,要求该局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排查梳理,进一步完善“三资”监管制度。
林育伟(右)在乡镇查阅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宣传折页
随后,林育伟回到委机关,召集党风政风监督室、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商议,要求各纪检监察室对挂钩乡镇的“小微权力”运行情况强化监督,切实推动村两委干部依规履职、对章办事。
“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均是村级小微权力监督重点,如果监管不到位,就会损害村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影响的更是基层的安定稳定。”林育伟要求,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监督村级小微权力,紧盯重点精准监督,优化基层治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供稿 | 惠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