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守住新惠安人的“农业情”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03-12 17:19


惠安县辋川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到庄上村的紫苏种植基地,了解纾困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余秋莎 摄)

春光明媚,暖意渐浓。惠安县辋川镇庄上村的百亩紫苏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一派喜人春意。

这里是全省最大的紫苏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有序地采摘成熟的紫苏叶。

下午4时许,戴礼兵在大棚内迎来两位风尘仆仆的“熟客”。他们额角沁汗,茶也不喝,寒暄几句便直奔主题。

“新一季的紫苏生产情况如何?春节期间销路好不好?”来客之一的辋川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邱婷蹲下身子,端详叶片泛绿情况。来访几次,她已知道这是从台湾引进的绿叶紫苏优良品种,叶片越绿、长势越好。

“今年产品销路明显回暖向好了。”戴礼兵眉目舒展,咧嘴笑道。与春节前的那次造访相比,他的圆脸明显晒黑了。

戴礼兵是来自江苏的新惠安人,2002年从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毕业,被惠安现代农业的知名度吸引后到此扎根。2010年,他与本地村民合作创建“惠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成温室大棚600余亩,露地栽培600余亩。之后,公司还成立富枝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种植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解决庄上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并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掌握种植技术,每年帮助他们增收上百万元。

戴礼兵一直认为,公司既有“惠民”之名,必须做“惠民”之事。除了挂钩帮扶5户贫困户外,他在紫苏种植基地招募的农工多为弱势劳动力,其工资收入占总成本1/3以上。

这些年,惠民公司发展势头不错,2019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然而,谁曾想去年突受疫情影响,新鲜紫苏叶的销量下滑,公司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一度只能勉力支撑。

去年7月,辋川镇纪委在“六稳”“六保”专项监督中了解到情况后,及时督促协调镇农业服务中心、企业办等部门群策群力,积极为惠民公司纾难解困,推动各项惠企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不仅扩展了产品链条,开发出紫苏茶、紫苏精油等新产品,还拓展了销售渠道,产品被推介到各种展销会上。”从温室大棚到净菜加工车间的路上,戴礼兵高兴地对邱婷和镇纪检专干小梁说,去年底县里举办的一场脱贫攻坚成果暨农特产品展直播上,主持人为他们公司的紫苏茶叶助力“带货”,产品颇受网友欢迎。

步入净菜加工车间,“全副武装”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专心作业。紫苏鲜叶在这里经清洗、分拣和包装等多道工序处理后,将空运发往全国各地高端商超。“别小看紫苏叶其貌不扬,它食、药用皆可,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叶子一片可卖8分钱,一亩年产量约为800公斤,一年下来产值能有400万元。”戴礼兵笑呵呵地说。

“这阵子,公司发展还有遇到其他难题吗?”邱婷继续问。这些天,他们按照县纪委监委的部署,围绕进一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到辖区各企业了解项目进展、政策帮扶和资金落实情况。

“我们碰到的问题,政府都有热心帮忙解决。”戴礼兵笑着说,“人流、物流、资金流,近年来明显感觉更加畅通了。前不久,我还在县纪委监委发放的《营商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中提出一些小建议……”

此行走访结束后,邱婷和小梁准备奔赴下一站。这时,公司大门不远处的露天栽培基地上,一个人突然从圣女果、辣椒等蔬菜中起身,招手道:“邱书记,新年好呀!”

邱婷一看,原来是附近井头村的低保户,他与妻子都是残疾人,两个孩子还在学校上学。去年进村入户走访他家时,听他提及过“很珍惜在种植基地的这份工作,既方便照顾家庭,又能补贴家用”。

“老何,新年好!最近怎么样?”邱婷笑道。

“好着咧。去年公司还帮我买了几只小羊,把废弃的紫苏叶送给我喂羊。羊养得很好,估摸着能卖个好价钱。”老何哈哈大笑,摘了几颗圣女果递给他们品尝。大伙儿简单擦拭即吃,果大汁多,酸甜可口。

“疫情期间公司挺了过来,生产经营渐入佳境,今年我们还要升级设备,开拓市场!”送别时,戴礼兵回望百亩整齐排列的种植基地,此时阳光四散,正如他满怀期许的心情。(惠安县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