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跨国两地书:浓浓思乡情 拳拳赤子心
来源:泉州市档案馆 晋江市档案馆 闽南日报 漳州人民广播电台 《闽南风》杂志 思明侨联 发布时间:2021-03-07 14:59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习近平《在汕头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2020年10月13日)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上世纪70年代。

一封薄薄的侨批

一头牵着羁旅异乡的海外赤子

一头连着翘首以盼的故土亲朋

泛黄的信纸上

清秀的字迹书写的内容

令人观之五味杂陈

有在外谋生的滴滴艰辛

有热血铿锵的爱国之情

有对妻儿老小的不舍牵挂

也有对邻里乡亲的深深感念

福建作为华侨大省,是侨批的主要保存地之一。2013年6月,由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家国情怀寄尺素

侨胞出洋谋生艰辛,顽强打拼、稍有余钱后,时刻不忘赡养家人、扶济亲友。

  1921年马来西亚华侨谢再考寄给母亲的侨批,信中提及生意难做,知道母亲染红疾,心酸不能服侍,寄银并嘱分发给4位叔叔,思亲关怀之情跃然纸上

  1933年,菲律宾华侨黄毓沛在侨批中叮嘱妻子“身体不适,须速速调治”


1939年,菲律宾华侨詹廷团寄给妻子的侨批,所寄款项除作家费外,还列出分寄给亲戚的具体金额,体现了闽南人浓厚的孝悌观念

……

侨批除了赡养眷属、交流感情,也蕴含着赤诚的中国心,他们由衷渴盼着民族复兴、家国安康。


 “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发动了一系列抵制日货的运动,许多侨批用印戳来表现爱国热忱。侨批上的宣传戳印有“抵制日货,坚持到底。卧薪尝胆,誓雪国耻”等内容

 1939年,厦门同安籍菲律宾华侨康起图寄给妻子王申妃一封侨批,信中提及家人应支持国内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如今,我们可以从侨批这一私文书的真实记载中,看到彼时千百万侨胞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积极参与抗战图存的一颗颗赤子爱国之心。

诚信修身以立业

由于早期资讯与金融系统尚未发达,海外华侨寄往家乡的侨批一开始是通过熟识的同乡带回。随着旅居海外的华侨人数增加,提供这类服务或专门办理侨批的民间渠道以“水客”和“民信局”的形式相继出现。

在侨批业的发展史上,无论是来往的“水客”“批脚”还是担任重要角色的信局,都恪守着一条诚信自律的准则。

 天一信局旧址

漳州天一信局的老板郭有品,每批银信都由他亲自收签押运。

然而,在一次押运侨汇途中,遇上了台风,船上押送的800多个银元全部沉入大海。回到家乡后,郭有品毅然变卖家中财产,一一赔付华侨汇款,分文不欠。


由此,天一信局的口碑不胫而走,赢得众多华侨和侨眷的信赖。最终发展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

马来亚槟城寄往厦门同安关口的侨批,封背面盖有天一信局的“送批到家概分大银无取酒资”的信用戳记,彰显了华商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1920年晋江龙湖祖母蔡氏回寄给菲律宾华侨许书琏的回批,信中说道“吾孙此帮附来龙银贰拾伍大元,经以照信检收,即免为介”“在厦所寄诸物件亦经照单查收无差,免虑”,表明寄来款物都已收到无误,也说明了当时侨批信局以诚信为重

1935年11月3日建南信局向谦记信局发出的催讨回批单据,内容是当年9月份由建南信局发往谦记信局的一件汇款金额30元的批信,因久无收到回批,为此建南信局专门向二盘局的谦记信局“讨批”。该单据上印有:“务希速讨前来,以慰客盼,勿再观望为切。”

这种“讨批”单在侨批中并不多见,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南信局,维护客户利益,在经营上细致周到,以此来赢得客户的信赖。

“信”“义”是华商的立业之本,也是侨批业界的亘古不变的经营理念。图为盖有“信”“义”章的侨批封

侨批价值永留存

侨批上有各种各样的邮戳、批号、货币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有审美价值、伦理价值。

首次收藏侨批,他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为收集一批天一信局侨批,他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钱掏出来……他就是漳州市集邮协会会员苏通海,收藏、研究侨批已有30多年,收集了一些珍贵侨批。

苏通海


年过古稀的苏通海,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对所钟爱的侨批,特别是“天一”侨批,他都舍得花“大价钱”购买。

难能可贵的是,苏通海的收藏得到了爱人极大的支持,她常常说:“用的,穿的少买一些也同样可以过日子,但好的侨批不买下来,就会流失到外地去。”

苏通海认为,侨批是华侨史的珍贵文书,是海外华侨与祖国眷属的“两地书”,展读之下,我们甚至可以和每一件侨批的主人公直面交谈。

他曾凭借汇编的《福建闽南侨批(1906—1949)》,在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荣获银奖。

2016年,苏海通撰写出版了《漳州侨批史话》一书,在2018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和2019年世界集邮展览上均荣获镀金奖。

 《福建闽南侨批(1906—1949)》内页

现在的侨批“身价”水涨船高,虽说后来一“批”难求,但仍有不少无偿捐赠者。晋江龙湖许书琏嫡孙许世明先生就是其中一员。其祖父随父亲远涉菲律宾,1912年至1947年间,与晋江家中人通信400多封。


 许书琏嫡孙许世明先生向泉州市档案馆捐赠其祖父侨批资料

“这些通信涉及人数广,内容特别丰富,都可以出一本小说了。”泉州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科长林敏红感慨道。

这400多封侨批是沟通中外关系发展的历史缩影,又是一个海外华侨奋斗史的生动写照。

侨批文化焕光彩

侨批所展现的侨胞社会贡献不仅在于物质层面,也蕴含和谐友善等精神风貌,也孕育着“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 的福建精神。

近年来,福建加大侨批文化研究力度,强化侨批档案保护、传承,与新时代精神相融相通,加强传播,不断创新发展。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办,推介闽南侨批的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

“福建省侨联、福建省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联合推出侨批展览。”泉州华侨历史协会副秘书长刘伯孶介绍,2012年以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等大型展览走向国外,让侨批进一步走进世界华人的视野,推动了“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

 南安市东田镇政府党员干部参观侨批中的家风文化展

泉州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档案局举办主题侨批档案文化展,透过侨批感受华侨爱国爱乡、和谐友善、勤俭创业和诚信自律的精神品质。


晋江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返乡“看晋江”活动参观侨批文化展示馆

2020年10月,晋江市在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设立侨批文化展示馆,展示侨批文化内涵。

 歌仔戏《侨批》现场

厦门市推出以“侨批”为主题的歌仔戏《侨批》,创新宣传方式,连接了海外侨胞与家乡的情感记忆。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这些历经百年的“跨国家书”

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史记”

尘封百余年侨批虽已泛黄

侨批文化却赋予新时代精神

熠熠生辉 流光溢彩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