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老人过上幸福生活,破解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而导致贫困的问题。”这是我在走访湖洋镇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吴岭村时的强烈愿望。
2018年12月,初到湖洋任职的我为尽快熟悉镇情,第一时间到全镇17个村开展走访,吴岭村是我走访的第一个村。
林纪东(左)调研吴岭村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在入户晨访时,我跟随村干部来到村里的贫困户陈老伯家:“老伯,早餐吃什么啊?有没有吃点补的啊?”
“自己吃无所谓,孩子们都不在家,一天煮一锅将就吃了。”老人指着桌上的红薯和稀饭说,“鸡鸭要等到孩子们回来才杀,好让他们补补。”
陈老伯的这几句话,让我顿感这家常拉得有点唐突,也勾起了我对同在乡下的父母的思念:这些年自己长期忙于工作,与他们的交流也常是停留在打打电话上,他们也总会在临挂断电话时叮嘱我要常回家。我更是从陈老伯“等孩子回来”的言语中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守望。
从那一刻起,我要帮助这些留守老人们摆脱这种孤独“守望”的决心更加坚定。
为找准贫困的症结,我独自来到村里,或是陪着老人们散散步,或是到田间地头帮农户解解农忙,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数次走访后,我对吴岭村有了更深的了解:吴岭村本不贫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村民依靠芦柑种植,过着富足生活,但随着“芦柑癌症——黄龙病”的来袭,芦柑成片的枯死,果园成了抛荒地,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那时,全村人口890多人,常住人口不到280人,其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就有110人,吴岭村变成了“空心村”“老人村”。几年发展无果,吴岭村也戴上了“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帽子。
留守老人们因为年轻人常年在外,便过着“一日煮一锅、一锅吃三餐”的清素日子,陪伴他们的是对故土的守候和亲人的守望。
摸清情况后,我认为要激发吴岭村发展的新动能,须先做好留守老人们的文章:让留守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思路已明,又该如何破题?在村“三资”情况清查中,村口的几座旧仓库带给我新启发:把闲置旧仓库整理出来,搭建一个可以让村里老人泡茶聊天、活动娱乐的场所,这样就可以把散落各个自然角落的老人们凝聚在一起。
林纪东(右三)参加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每周碰头”会
在与村里老人会的同志们座谈时,我提出把村里闲置的仓库改造提升为“邻里守望堂”,同时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想法。
“那肯定好啊,既改善了老人们伙食,还能和乡里乡亲互动,像我这样爱好文娱活动的人也有伴了。”创办“邻里守望堂”“免费午餐”的想法得到老人们的广泛支持。于是,大家达成共识:由村党支部牵头,村里的老人们出工出力,将村集体所属的旧仓库改造成“邻里守望堂”,每天为老人提供一顿免费爱心午餐,探索“不离家不离乡”的农村养老。
“邻里守望堂”提出不久,就有个别村干部传来不同的声音:村里本就没多少钱,还要应付一百人的午餐,把整个村卖了也撑不了几天!
村干部的这个疑虑,其实我早有谋划的。在吴岭村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我拿着拟好的倡议书,告诉大家:“办好爱心午餐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大家通过家里的微信群、朋友圈,把我们这份倡议书给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来帮衬我们的‘邻里守望堂’!”
倡议书得到了广大乡贤和年轻人们的响应,纷纷捐款捐物,很快筹集到了50多万元。我们用这笔钱成立“近邻守望”基金,保障“邻里守望堂”的运转。
2019年中秋节,第一场“爱心午餐”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一碗碗热腾腾的咸饭、红烧肉、紫菜汤端到了老人们的桌上。“吃大锅饭的感觉又回来了,我们一群老头老太也能干‘大’事。”村里吴美钞老人一边竖着大指,一边热情地招呼我入座。
老人们满足的笑容让我更加明白一名基层“扶贫人”的价值:我们的辛苦指数就是群众的幸福指数。
吴岭村60周岁以上老人享用“免费午餐”
再后来,我借着“文化进乡村”,发动村里的老党员、乡村教师,义务教老人书法、绘画、南音等,让这群老头老太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人在乡村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书法、绘画等文娱活动
村里留守的老人们既要“学习、娱乐”,又要忙着“邻里守望堂”的日常运转,忙碌使他们不再孤单,更激发起这群“老头老太”参与全村扶贫工作的热情:村里贫困群众有事,老人们自发去帮忙,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生病时,他们主动送医送药;自发帮忙村委会调解矛盾……
“小吴,纪东书记安排科技特派员给咱指导蔬菜种植,你跟我们一起去学学!”“邻里守望堂”的老人们几次来到吴木火家中,催促他参加培训。
吴木火是村里的贫困户,虽几经帮扶,但没找准脱贫关键,渐渐地对脱贫失去信心,破罐破摔过上了“靠跟要”的日子。
在老人们的催促下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吴木火决定将自家废弃菜园利用起来。不久,第一把带着“脱贫希望”的长豆种子撒向了菜园的各个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不起眼的土地收获了满满的长豆。吴木火的日子越过越好,他说:“村里老人们给了我告别‘懒日子’的动力,脱贫培训给了我走出贫困的能力!”
林纪东(右)到贫困户吴木火家中长豆园走访
吴岭村邻里守望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在全县推广,还成为全国乐龄陪伴的典型案例。现在,我再到吴岭村,都会到“邻里守望堂”去听听老人们的笑声、到田间去看看那些忙着种植果蔬的群众、到产业园里去摸摸挂在枝头的硕果……
看着这群忙忙碌碌老头老太和群众们,我越发觉得他们是脱贫攻坚道路上最可爱的人......
口述:林纪东(永春县湖洋镇党委书记)
整理:周炀炀 黄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