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一个家族的记忆,
这是关于一座民居的记录。
百年时光镌刻的家风家训,
历经无数风雨屹立不倒,
他们是旅菲华侨蔡启昌和蔡资深,
父子俩盖的大厝,就是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航拍图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忘不了的思念,叫乡愁。
也许,每个人表达乡愁的方式各不相同,
但是对于闽南人来说却出奇一致,
发迹后回乡盖大厝,似乎是一种执念。
蔡氏古民居内部一景
1854年,16岁的蔡资深
从官桥镇漳里村出发,
随父蔡启昌下南洋。
以杂货店和香烛起家的蔡资深,
逐渐扩大经营范围,
经过努力打拼,
最终位居马尼拉富商巨贾前列。
蔡氏古民居全貌
蔡启昌、蔡资深父子
在菲律宾致富后,心系故乡,
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起,
蔡资深和父亲在官桥漳州寮开垦田园、果林,
他们规划兴建大厝,凿石声声建广厦,
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
历经五十多年的打磨,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全部完工,
一座座自带闽南气息的红砖厝,
赫然呈现。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略影
蔡氏古民居布局严整,
大厝分五行排列,
每列二至四座不等。
每座一至三进不等,
左右或单边建有护厝。
踏过门前炙热的石板路,
走进蔡氏古民居,
耳旁传来喧嚣的蝉鸣,
偶遇嬉戏打闹的孩童。
蔡氏古民居全貌
蔡氏古民居,
就是有种难以言说的魔力,
让每个游子秒回故里,
记忆里淳朴的闽南村落生活跃然纸上。
除了宏大规整的建筑规模,
蔡氏古民居最吸引人的,
当属遍布建筑内的雕刻装饰。
园内有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等雕刻艺术,
各种雕刻巧夺天工,富有文化底蕴,
构筑起蔡氏古民居精美多元的建筑风格。
蔡氏古民居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是我国清代闽南民居的典型代表作。
只要稍加注意,
不难发现蔡氏古民居精巧的砖雕内容,
多为麒麟凤凰、梅菊翠竹等
喜庆、祥瑞之物。
单单古厝里的红砖纹路,就有N种模样,
见微知著,建造者的用心可见一斑。
蔡氏古民居世用厝
蔡氏古民居,
这里有吃苦耐劳,发奋图强的足迹,
这里有知恩图报,扶危济困的善举,
这里有热心公益,义兴善举的故事,
这里有崇文重教,诗礼传家的坚守,
这里有忠孝廉节,崇礼和睦的讲述,
这里有精神永续,人才辈出的传承。
德棣厝后院西护厝门楣题刻
德棣厝梳妆楼花窗楹联
蔡浅厝西护厝题刻
蔡氏古民居门廊砖雕
状元吴鲁在蔡氏古民居的题字
蔡氏古民居为族中女子专设的“读书处”
从空中俯瞰,
民居与稻田、道路交织在一起,
层层叠叠,构成一幅迷人的田园水彩画。
蔡氏古民居,早与山水相依,与人文相守,
任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后人们站在祖宗创造的居家院前,
仍能找寻到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去处。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略影
阳光明媚的盛夏,
一间间覆盖红砖瓦的古厝,
也如一册册摊开的线装古书,
默默铺展在蓝天白云下,
无声记录着一部闽籍华侨创业史。
如果你见惯姹紫嫣红的妩媚,
不妨走进蔡氏古民居,
感受其蕴含的古雅诗意。
蔡氏古民居门前愉快嬉戏的儿童
当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渐渐成为“咱厝人”的乡愁寄托,
也许,厝主也希望,
每一个离乡的闽南游子,
能在这里还原记忆,找回家的感觉。
蔡氏古民居建筑略影
夕阳下的蔡氏古民居建筑
供稿:南安市纪委监委、南安市文体旅局
图片:许锦泽、陈伟凯、卓天然、陈容春、陈永刚、吴凯军、南安市博物馆、南安市官桥镇纪委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