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种说法:“北京人每喝三杯水,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可见,密云水库之于北京百姓意味着什么。
初秋的一天,我走进了北京密云水库展览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记录着这个北京最大地表饮用水源地、华北地区最大水库、亚洲最大的人工湖走过的光辉历程,牵动着无数参观者的目光。
素有“燕山明珠”之称的密云水库,位于京郊密云区,处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面积180平方公里。库区夏季的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至5度,是一处避暑胜地。这里的特产野生密云水库鱼,味道鲜美,闻名遐迩,也因此博得“鱼乡”的美誉。
密云水库拦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库区跨越两河,形似等边三角状。白河全长280公里,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赤城、延庆、怀柔,流入密云水库。潮河因水流湍急,其声如潮而得名,起源于河北省丰宁县,经滦平,自古北口入密云水库。《水经注》载,约在两汉时期,潮河和白河并没有合流。北魏时,两条河开始合流,汇流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大约五代时期,潮河和白河在牛栏山附近汇合。
恒久不息的潮河、白河水,养育了万千百姓,但水患也随之产生。一度白河全势西流,从马头山西经龚庄子、卸甲山到疃里村南出境入怀柔区,到顺义牛栏山与潮河汇合后南下。明嘉靖三十四年,为利漕运,引白壮潮,在杨家庄开白河新口扩展新河道,自马头山切断流向怀柔的白河转向西南,流经密云县西至河漕与潮河汇合。为防白河水患,明隆庆四年,自沙峪沟筑堤到密云县西门外,长约2000米。《清史稿·唐执玉传》载,清雍正七年,唐执玉调任直隶总督,管辖京畿重地。当时,白河一到夏秋两季就上涨,旧堤坝年久失修。唐执玉上疏雍正帝,提出修堤保城的方案,实施后解决了白河对密云的潜在威胁。
潮河古称鲍丘水,又称蓟运河。《密云县志》载:“潮河源出古北口外,自古北口流入,至石匣城东,会汤河及乾塔、清水诸河,折而西南,会黄门子河。当县西南与白河交会,水流湍悍时作响如潮声。故名。”历史上的潮河,常因暴雨等不能及时排出而泛滥成灾。明嘉靖三十四年,在白河下游改道的同时,“遏潮河从孤山西折,使潮、白两河于河漕村东汇合”。清雍正四年,经怡亲王允祥勘察监施,对鲍丘河全部疏浚整治,“分段挑挖,或循旧流,或取直,至王补庄汇窝头河,筑以长堤,全长35公里”。
民国时期,虽然多次修筑闸坝,也未能遏制潮白河“发威”。民国十一年,河水暴涨,多个村庄被冲,河身西徙二三里,曲折南下。民国二十八年,潮白河大水泛溢,白庙西南两面的良田变成沙漠。河身自白庙折而东南,广惠庵全行坍去,田辛庄又坍去少半……在这次水灾中,顺义苏庄村的十八孔大铁闸被冲毁,潮白河夺箭杆河南下,现代潮白河水系由此形成。
治国先治水。新中国成立后,潮白河两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疏通河道、加固堤岸、抢修险工等治理工作,灾害大大减轻了,但水患仍未得到根治。1958年,党中央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战略决策。京津冀20万建设大军齐聚燕山脚下,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奋战,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奇迹。
高峡出平湖,碧水润京华。60年来,密云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约280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供出320多个昆明湖的水量。
60年一甲子,新起点新征程。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才能走出一条保水富民、绿色发展之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