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些天,周建仁的鱼米又到丰收的季节了。
我和周建仁再次见面是今年立秋后的一天,距离上次见他转眼已一年有余。我是傍晚时分抵达周建仁稻花鱼养殖基地的,他正在田里捡田螺,身上沾着斑斑泥点。稻子开始抽穗包浆,青涩稻壳里包裹着圣洁的白浆,那是米的液态和初始,米的精华和灵魂,最高级最营养的植物蛋白,也是稻花鱼的最爱,鱼儿纷纷跃出水面吞食着。
捡田螺曾经是乡村少年一大乐趣,但一度随着农药化肥的滥用,田螺濒临绝迹,捡田螺的少年也难觅踪影。我已三十多年未捡田螺也未见过捡田螺的人,刹那间,浓郁的乡愁有如陈年老酒,弥漫我的五脏六腑。
周建仁的田里有很多田螺。虽然水被周建仁搅得有些混浊,拇指大的田螺依然随处可见,大多形单影只匍匐着,也有少数叠加或者抱团。我情不自禁下田,与周建仁一起捡起来,仿佛穿越回少年时代。
我的到来,令周建仁兴奋不已。晚上,就着薄荷炒田螺,我俩“把酒话鱼米”,此味只应天上有。周建仁告诉我,稻花鱼和生态米的养殖和种植规模比去年翻番,加入的农户翻番,收入也将翻番……
小时候,周建仁从语文课本第一次接触到“鱼米之乡”这个词语时,首先提了一个寻常问题:“老师,我们这里是鱼米之乡吗?”语文老师答曰:“那还用说,当然是,你不是经常吃鱼,天天吃米饭吗。”
于是周建仁提了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寻常:“既然是鱼米之乡,那为什么我们田里只有稻子没有鱼?”语文老师愣了一下:“鱼在河里嘛,田里怎么会有鱼呢,田里只有田螺、泥鳅和黄鳝。”
周建仁说:“那就不能叫鱼米之乡,只能叫螺米之乡、鳅米之乡、鳝米之乡。”哄堂大笑。语文老师敲了一下周建仁的脑袋,嗔道:“小小年纪,不要钻牛角尖!”
长大后,周建仁发现田螺、泥鳅、黄鳝还有青蛙越来越少,有几年,稻花香里一片寂静。之后,周建仁成为游子越走越远……
周建仁毕业于一所体校,当了几年体育老师,之后辞职四处打工,主要从事高空作业,收入虽高风险更高,不止一次遇险,有惊无险但心有余悸。儿子出生第三年,周建仁告别打工生涯,回到老家县城。
虽然小有积蓄,但禁不住“坐吃山空”。年纪轻轻,总得干点什么!
一天晚上,周建仁做了一个梦,梦见家乡福建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绿油油的稻田里,密密麻麻的鱼儿游弋于稻株之间,他光脚站在田里捉鱼,使出浑身解数,满身泥浆却两手空空。一条四指宽的金鲤,猛地一个鱼跃,尾巴扇在周建仁脸上,把他扇醒了。
醒来后,回忆当年的童稚之问,周建仁猛一拍脑袋,想起一个养稻花鱼致富的同学,心说我何不回家养稻花鱼?周建仁风尘仆仆找同学畅叙“鱼”情,同学听了他的梦,哈哈大笑:“看来冥冥之中注定你要养稻花鱼。”
2017年春,从同学那里取经回来的周建仁,试养了六十亩稻花鱼,第一年就亏了,鱼苗投放那么多,收获却那么少(少了三分之二),既没人偷又不见死鱼,百思不得其解。
周建仁赶紧请同学前来指导,行家一眼看出问题:水沟和田埂太低,导致田里蓄水量太浅和水温升高,缺氧使得“鱼急跳墙”,鲤鱼本来就是跳高健将,缺氧跳得更高,跳进咫尺之遥的小溪逃之夭夭。加之水沟太低,水沟排水管道太小,一下雨,田里的水就漫进小溪,鲤鱼不用跳,便随波逐流到溪里。
后来,筑高水沟田埂、更换大口径排水管道,鲤鱼跳不出去了,下暴雨时水也漫不出,鲤鱼只能以田为家。
2018年,养殖面积扩大至一百五十亩,投放鱼苗一万二千斤,收获时还是少了五分之一。鱼不是逃跑而是被偷,不是被人偷而是被鸟偷。天网恢恢,监控画面铁证如山。
“小偷”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不能捕杀!周建仁倒是想得开,丰收成果不仅与乡亲分享,还顺应自然法则与动物分享,稻鱼共生,人鸟共享。如果白鹭尽了,就证明环境差了,稻花鱼品质也不会好。
养殖基地在没有任何污染的村庄源头,当然,正如空气再好人光靠呼吸也活不了,水质再好鱼光喝水也长不大,还要吃稻花和虫子,那才是它们的营养。
有的人怕稻子长虫,便喷洒农药;周建仁不怕,虫子越多鲤鱼伙食越好。监控画面里,无数鱼儿张着小嘴,弹跳着争食虫子的情形,会把人看醉。
有的人怕稻田地力不足和长草,施以化肥和锄草剂;周建仁不怕,鱼粪是最好的有机肥。至于草,必须人工拔除。草其实不多,都说热闹的马路不长草,热闹的水田也是不容易长草的。
原生态的稻子,稻花芬芳馥郁,招蜂引蝶。养殖基地一旁溪坝上,一字排开着一百多个蜂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候,不仅“听取蛙声一片”,还“听取蜂声一片”,也“听取鱼声一片”。鱼跃出水面的“扑哧”声,有如婴儿戏水声,天籁也。
秋天到了,稻子黄了,鱼儿肥了,游客纷纷组团前来捕鱼,游子也被诱引回来,寂静的村庄顿时人声鼎沸。
放干田里的水,鱼儿奋勇涌进水沟,那可真是“稻田水呀鱼打鱼”。穿得花花绿绿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跳进沟里摸鱼。鱼实在多,多得缠脚,有人还摸到了田螺、泥鳅、黄鳝……
最热闹最醉人的,要数丰收节那天。
抓鱼、割稻、脱粒、锯木等趣味运动让人欲罢不能乐不思蜀,大祠堂一摆七八十桌的流水席,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吃了还想吃。米饭和稻花鱼(煲汤或者红烧),是流水席上的主食,米“吃新”,鱼“吃鲜”,吃出快感的人忍不住大叫起来:“太好吃了,太新鲜了。”
饭香弥漫,鱼香氤氲,整个村庄好似沸腾的火锅,冲天香阵透仁厚。丰收喜悦像一壶老酒,醉了人醉了天醉了地醉了万物。
“梦想成真”的周建仁,更有一种鱼跃龙门的感觉。经过严格考核和筛选,周建仁成为八闽大地的“大地之子”,为稻鱼共生产业和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
“大地之子”计划致力于通过挖掘有公心、有领导力、有行动力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并为之提供持续三年的资金支持、村庄诊断、能力建设、资源链接、跨界合作等多样化支持,进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周建仁的联农合作社受到更多关注,获得更多支持和资源,合作社种植和养殖的稻花鱼米和稻花鱼,进入多家门店超市销售,与此同时,稻花鱼米还远销外省,市场前景看好。
今年,周建仁版的“鱼米之乡”规模翻了一番,除了仁厚村,还在另外四个村复制了四个养殖基地。农户通过入股、承包、务工等合作模式获得收益。
仁厚村农户大多都养起了稻花鱼,村里使用化肥农药的稻田越来越少,生态自然越来越好。仁厚,一步步走向富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往年入股,都是周建仁占大股农户占小股,今年倒过来,并将一直延续下去,农户占大股(百分之七十)周建仁占小股(百分之三十),周建仁提供鱼苗技术负责销售,将农户积极性提升到最高,难怪村民都说,此举是大智慧大仁厚。提到未来的梦想,周建仁憨笑着说:“希望将‘鱼米之乡’扩版至‘清明上河图’那般辽阔壮美……”
永怀仁厚之心,深耕细作乡土,让鱼米里的乡愁永远流传。(邱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