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良臣李光地
官员为官,生前身后,自有评价,既有百姓的评价,亦有最高统治者的评价。清代泉州人李光地,被世人称为盛世良臣,且得到康熙帝和雍正帝两位皇帝的很高评价,这也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李光地也无愧于这些赞誉。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康熙九年(1670),登进士榜,殿试第五名。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读学士、直隶巡抚、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五十七年(1718)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李光地主题公园
李光地之所以被称为盛世良臣,无疑在于其为官期间匡世济民的各种优异表现。自举进士步入仕途后,正值康熙盛世,为官近半个世纪,官至大学士,且在这个位置上长达十三年之久。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为官,他始终忠于职守,公正廉明,勤恳从政,政绩非常突出,为康熙盛世的形成,立下卓著功勋。
李光地的四幅亲笔诗作和康熙御赐“夹辅高风”匾额
李光地勤恳理政、匡世济民,最为突出的表现,首先是协助康熙平定三藩叛乱,有利于清初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百姓的安居乐业。清朝初年,受到重用的明朝降臣,形成几股严重的割据势力,尤以三藩为最,即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这三股割据势力,日益膨胀,拥有大量军队,各霸一方,给清王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清廷对三藩早就怀有戒心,康熙皇帝亲政后,采取了某些抑制措施,可是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康熙十二年(1673),决定撤除三藩封地,三藩皆不肯交出权力,竟然起兵反抗。当时,耿精忠集重兵于仙霞关,郑经则聚兵于漳州与潮州之界。李光地恰于其时请假回乡省亲,郑经与耿精忠派人前来收买,他断然拒绝,为防止不测,带着家人亲属,藏匿于家乡附近山谷中,并常常更换住处,“昼之所游,夜辄易处”。康熙十四年(1675),秘密派人抄小道奔赴京师,向康熙皇帝进呈蜡丸疏,陈述福建形势及平定叛乱之计。他对康熙皇帝说:福建所辖地域不大,且较为偏僻闭塞,自耿精忠和郑经割据以来,不断搜刮勒索,早已是民穷财尽,而耿精忠和郑经亦已成强弩之末。南来围剿的朝廷大军,应当抓紧发动攻击,不能给耿精忠和郑经太多时间,以免夜长梦多,横生变故。目前,耿精忠全部兵力都在仙霞关,郑经兵则在漳、潮之界,惟有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而防守这里的叛军,不过只有千来个疲惫之卒。我听说南来进剿的朝廷大军,皆与叛军在多处鏖战,而不晓得出奇制胜,直捣虚弱之处,这实在是大大失策了。应当针对叛军防守空虚之处,选择精兵万人或者五六千人,佯装要进入广东,而由赣州直抵汀州,大概也就七八天路程而已。两路叛军发现汀州情况危急,想前往救援,没有一个多月根本无法抵达,到那时我大军早已经入闽了。叛军所有兵力都在闽地边境,内地空虚,我大军如果从汀州小路直插腹地,则两路叛军皆不战自溃。请密令领兵将官,探清敌方布防的具体情况,适时进攻。又因为小路崎岖难行,必须让乡兵走在大军之前,步兵又安排在马兵之前,如此,方为万全之策,绝对能有取胜的把握。此前,当三藩叛乱战祸蔓延半个中国,这件事在议政王大臣内曾引起了激烈争论。许多腐朽官僚,竟与三藩遥相呼应,要求清廷杀掉主张撤藩大臣,向三藩谢罪,提出只要安抚,叛乱自定。康熙皇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必对国家危害甚大,力主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主张平叛。李光地密疏上达时,康熙颇为激动,嘉奖其忠,又让兵部将密疏抄录给领兵大臣。由于三藩叛乱,目的在于分裂割据,得不到人民支持,终在康熙二十年(1681)被平定了。这次平叛的胜利,使国家避免了大分裂,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三藩平定后,拉哈达白王上疏称,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于褒扬。于是,康熙帝命嘉奖,又擢升为侍读学士,以表其功。
李光地家族书屋贤良祠
李光地为官,矢志为国,匡世济民,另一突出表现,是促成康熙平定台湾,并推荐泉州人施琅担负这个重任。三藩平定后,统一台湾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嗣位,沉溺于酒色,于康熙二十年(1681)病死。郑经死后,台湾内部矛盾随即尖锐化,派系斗争迅速激烈,大臣冯锡范袭杀监国郑克臧,郑经次子郑克塽嗣延平郡王位。郑克塽幼弱,年仅十二岁,又是冯锡范女婿,故成为冯锡范和刘国轩手中傀儡。郑氏政权内部腐败,互相倾轧,原来所高举的抗清旗号,已逐渐失去号召力。如此,人心惶惑不定,形势日蹙,人人思危。形势变化有利于统一大业。于是,李光地上疏称,郑经已死,子郑克塽幼弱,部下争议不休,应利用这个机会,尽速加以平定。且举荐内大臣施琅担纲,认为熟悉海上形势,又知兵法,可以重用。康熙采纳了这个意见。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偕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和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平定台湾,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
相门知理学,府第传乾坤
李光地称为盛世良臣,匡世济民的突出表现,还在于勤政为民,尤其几年的直隶巡抚任上。康熙三十七年(1698),出任直隶巡抚。任职期间,采取宽刑薄赋政策,民得以安。当时,漳河和子牙河屡屡泛滥,李光地奉命修治。为此,李光地不辞劳苦,亲自到治河现场,勘探源委,进而采用堵口浚闸措施,加以治理,如此,百姓免遭水患,而下流也更加通畅。紧接着,又疏清开诸州县水田,引漳、淦、滹、沱诸河之水,予以灌溉,颇有成效。随后,又裁减不必要的河兵一千二百名,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后来,永定河亦出现严重水患,李光地又奉诏修治,兢兢业业。工程浩大,自柳家务到柳岔口,筑堤开河二百余里,倾注了大量心血。修治竣工后,灌溉沿河大量耕地,冬春小麦,皆获丰收。康熙皇帝亲临巡视,动情地对诸大臣说:朕用一清正抚臣,便岁丰民乐。除书“夙志澄清”匾额鼓励外,又解御衣冠赐之。
康熙皇帝赐封李光地牌匾
李光地被称为盛世良臣,当然还有治国理政思想方面的贡献,以及竭力促成康熙大兴朱子理学。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光地拜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康熙潜心理学,旁阐六艺,御纂《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皆命李光地校理,日召入便殿,研求探讨。
李光地故居
因此,康熙皇帝对李光地极为倚重。康熙五十二年(1713),让李光地参加千叟宴,赐赉有加。不久,李光地以病乞休,康熙帝温旨慰留。两年后,李光地再次请求退休,且称母丧未葬,康熙帝同意请假两年,赐诗送行。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光地还朝,又累疏求罢。皇帝以大学士王掞方正在休假,暂止之。康熙五十七年(1718)去世。康熙帝遣恒亲王允祺祭奠,赐金千两,谥文贞,又令工部尚书徐之梦护其丧归。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雍正初,又获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著有《榕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