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看火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0-08-18 09:49

  7月23日,承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次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宣布启动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一时间,网友们积极参与,“祝融号”“荧惑号”等成为投票热门。

  我们都知道,祝融来自上古神话中的火神,那荧惑是什么?

  在秦朝以前的古书上,火并不指火星,荧惑才是它的本名。在古人眼中,火星是最让人感到迷惑的一颗行星了。它呈明显的红色,像荧荧的火光,有时亮得夺目,在深夜“傲视群雄”;有时又很暗淡,难以观察。同时,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非规则的圆形,导致古人看到的火星在空中运动时,时而顺行,时而逆行,拐来绕去,令人迷惑,于是古书中便用“萤萤火光、离离乱惑”来形容它,后来人们就干脆称它为荧惑了。

  除月亮外,火星可能是被文人吟咏最多的行星之一了。清代诗人孙中凤曾作:“荧惑连宵灿,光芒射斗明。关河郁乡思,鼓角乱秋声……”火星是那样光亮夺目,映照得南斗星宿都明亮起来,以至激起自己的思乡情。而明代诗人孙一元笔下则有:“夜深按剑灯荧荧,出门万里天突兀。”诗人深夜不寐,于是灯下按剑,出门望天,只见荧惑光芒如火,正映照在长江岸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以上的诗句,好像火星是很受文人欢迎的一颗星,其实不然,这样平和地描写火星的诗句在古代是不多见的。实际上,火星在古人眼里往往预示着不祥之兆。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察刚气以处荧惑。曰南方火,主夏,曰丙、丁。”他用五行学说给荧惑命名为火,并与火星本身的赤色相匹配。荧惑与火联系在一起,让它在后来的日子里背上了凶星的“黑锅”。因此很多诗一提到火星,笔下联系到的就是变故和战乱。比如,元代周砥的《夜坐怀孝常》中写道:“茫茫河汉流,荧惑光众星。干戈未衰息,前途杳冥冥。”荧惑与国家战乱和自身前途渺茫联系在一起。

  火星虽被认为是凶星,但古人又不盲信天象。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思玄赋》中有这样两句:“景三虑以营国兮,荧惑次于它辰”,讲的是宋景公应对荧惑异象的典故。一日,宋景公得知火星侵占了心宿星区,这是宋国的天区,十分担忧。司星子韦说:“可以通过祭天,把灾祸转移到相国身上。”景公说:“不行,相国是助我治国的手足。”子韦又说:“那可转移到百姓身上。”景公说:“更不行,国君为的就是百姓。”子韦又说:“那就别转给人了,转到今年年成上吧。”景公说:“年成歉收,百姓就会挨饿。为了自己而坑害百姓,这算什么君王?有什么就冲着我来吧,不用你们出这些馊主意了。”子韦说:“天虽高远,却能听到下界细微的声音。您有这三句话,火星应该移动了。”再仔细观测火星,果然移动了三度。古人说“君无违德,何患于慧”,对于凶险天象,君子行之有德,自然也就无所谓凶险。可见,荧惑异象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天文现象,更是一种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辅助和修正,是以天象劝人事、行教化,实质上强调人的行为对自身命运的决定作用。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提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人类的好奇心和了解未知事物的欲望,让我们逐步靠近了解了宇宙。今天,“天问一号”带着探索的使命飞向这颗红色星球,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次探索任务能够圆满成功,让“荧惑”这颗千年来以“惑”命名的星球能够在人们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也让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坚定。(汪春涛)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