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献青春 纪检立新功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04 09:46

  “甘献青春军旅书写荣光,华丽转身纪检再立新功”。在厦门市翔安区纪检监察系统,有这么一个14人的干部群体,他们都曾经在部队经历过重大军事活动的锤炼和考验,个个立功受奖;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后,始终保持部队优良作风和军人精气神,主动融入、从头开始,勇往直前、干事创业,在全区正风反腐肃纪实践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写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无愧于“军转干部”的光荣称呼,先后共有16人(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5人(次)获得过职务(职级)提升。

  周爱平:

  甘当“巡察新兵”的老兵

  周爱平,从军30年,2016年12月从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区武装部部长岗位转业到翔安区纪委任调研员。

  转业两个月不到,刚刚适应新岗位的他,接到了区委赋予组建巡察队伍、开展区级巡察的任务。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加之初来乍到,遇到的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但周爱平没有打退堂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咱是当兵的,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由于当时的办公条件有限,且又在一楼的角落,整个办公室内的蚊子就像是战斗机群,灭了一群又一群。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周爱平很长一段时间里坚持吃住在办公室,吃的是方便面,睡的是行军床。这种军人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惊呆”了办公室的同志,感动了全委干部。“干就干个明白”,不仅是他嘴边的话,更见之于行动。他加班加点学习讲话精神,梳理文件要点,借鉴各地做法,搭建巡察架构,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就拿起电话,虚心向市巡察办请教、向兄弟区同行取经,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巡察工作的“明白人”。

  2018年4月的一天,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吃过午饭后突然感觉腹部疼痛,但他没当一回事,仅去医院开了一点肠胃药。下午,忍着疼痛和同事一起研究制定即将开展的区委机动式巡察方案。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里,妻子看他难受至极,急忙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急性胰腺炎,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拖下去,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吓得妻子直埋怨他:“还要不要命了!”在经过全身血液透析后,身体稍稍恢复一些,“闲不住”的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在周爱平的带领下,区委巡察工作全覆盖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了市委巡察办和区委的肯定。在三年半时间内完成了9轮24批次的巡察,覆盖率达到了90%,推动64个单位1657个问题的整改,有力推进区委巡察工作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是党培养了我,不管安排在哪,让我干什么,我都会做一名听党指挥、守岗尽责的战士。”区领导与其谈话时,他朴素而真诚的话语让领导为之动容。

  近三年来,山东、广东、重庆、贵州等地县级巡察机构慕名前来交流探讨,促进共同提高。

  2018年9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周爱平被正式任命为区委巡察办主任(正处级),此时他转业不到2年。

  李虎平:

  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曾有大嶝居民说过:“‘阳光大嶝’就像一缕阳光,照到哪儿,哪儿就更加明亮,我们群众就更加放心。”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认可让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纪工委书记李虎平倍感欣慰。2006年12月,他由部队副营职转业到地方,之后始终保持着军人对事业的忠诚热爱和做事的雷厉风行,11年期间连续3次得到提升,2017年8月,组织更是把大嶝街道纪工委书记的重担交给了他,让他感到诚惶诚恐,担心辜负组织和领导对他的期待。

  上任后,李虎平经常深入社区走访,并从中感悟到:群众的事,群众监督,要让社区“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强社区民主管理和监督,他带领着街道纪工委干部积极探索社区居务“全覆盖、常态化”的监督新模式,努力打通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和精心筹备,“阳光大嶝”居务监督平台于2018年11月应运而生。

  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察看社区人、财、事的运作全过程,人人可监督、时时处处可监督。权力被“晒在阳光下”,倒逼着社区干部必须廉洁履职、规范用权。这就是“阳光大嶝”居务监督给基层政治生态带来的显著改变,其中倾注着李虎平书记的多少智慧和心血,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用他自己的话说,“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这才是加强村(居)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9年10月,“阳光大嶝”居务监督的经验做法被厦门市翔安区纪委监委推广到全区5个镇(街)120个村(居)落实,并得到市纪委监委的充分肯定,同时还被上级推荐参加全国“首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让人期待。

  2020年2月,李虎平又被上级委以重任,转岗主持马巷镇纪委工作。

  叶锋:

  “转隶二年来,我始终有一种本领恐慌感”

  用三年时间,在工作之余艰苦自学,最终顺利通过司法考试。这是2006年11月由部队副营职干部转业到翔安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后,叶锋留给领导同事们的第一印象。得益于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业务能力,2016年8月,在众多同事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员额检察官。

  2017年12月,叶锋由区检察院转隶到区纪委监委。面对新的岗位、新的职责,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压力,一种知识储备不足的本领恐慌感在他心中愈发强烈。党纪政纪相关规定是他的弱项,他就坚持下班后推迟一两个小时回家,用于学习紧缺的党纪知识,钻研业务技能。

  “这个案件是转隶后我们室的第一个职务犯罪案件,而且涉及人数较多,发生的时间也比较早,查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彻底厘清每个被调查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今天中午我们加下班,争取把这个调查对象的笔录做完。”

  2018年4月的一天,在区纪委监委决定对某社区“两委”干部集体受贿立案审查调查后,作为案件主办人,叶锋迅速转变思维、进入角色,投入到全新的工作状态。

  “ 打好转隶之后第一仗。”抱着必胜信念,叶锋带领办案组同志,与被调查人谈话时既义正词严又耐心细致,在调取证据时既雷厉风行又精细入微。在党纪国法面前,在办案人员的有力震慑和教育引导之下,7名被审查人积极配合,主动承认违规违纪违法事实。经过3个月的努力攻关,该案件最终顺利办结并移送审查起诉。

  陈艺红:

  我渴望成为一朵“纪检玫瑰”

  先后获得全国女子53公斤级、58公斤级举重冠军,这是新店镇纪委干部陈艺红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傲人成绩。她2010年6月在解放军八一体工队服役当运动员,曾经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学习4年,2013年6月被提拔为干部,前年由部队副连职转业到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工作。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是个“苦差事”,任务重,加班加点多,照顾家庭难,但陈艺红知难而进,勇敢面对。

  “感谢书记信任和关爱,我尽量克服家庭困难,从零开始,抓紧学习纪检监察业务,多向大家学习,努力工作……”2020年4月25日,当时任镇纪委书记陈文语找她谈话,准备调她到纪委工作时,虽然感到母亲去年底刚去世,年老的父亲还需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自己也到了不得不考虑要小孩的年龄,生活、工作也都要平衡,但陈艺红表态明确,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军转干部的觉悟与担当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快,她就到镇纪委报到,成了一名光荣的纪检新兵。

  三个月来,凭着军人和运动员特有的那种刚毅和顽强,她硬“啃”了12本业务书籍,对纪检监察业务应知应会内容烂熟于心;虽然是新手而且还是女干部,但在监督执纪中她敢于较真碰硬,毫不胆怯,大家都开玩笑着说“翔安区又多了一朵鲜艳的‘纪检玫瑰’”……

  “我曾是一名军人,一名运动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有任务我必须先上,有困难我自己克服,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后悔。”在日前区纪委监委召开的一次军转干部座谈会上,陈艺红的发言又一次感动了大家。

  真想不到,她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爱”来得这么快。

  在翔安区纪检监察系统,还有不少“军转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勇挑重担、忠诚履职,如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包伟旺,在城市管理执法、巡察、纪委等不同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信访室干部蒋磊充分发挥了自己曾当过部队心理医师的专长,总结出“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颗丹心为民”的“五个一”接访法;富有军人精气神、善于直插一线查纠问题的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干部夏建新,能文能武,独当一面;负责内刊信息的纪检监察事务中心干部汪迭新,3年共发表稿件105篇,其中中央级26篇,成绩一直比较靠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群传承着“军转干部”优良基因的翔安区纪检监察干部,正迎着新时代的朝阳,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陈挺 陈景赐 余庆东 蔡佳茜)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