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清官史话】(9)锦绣传芳的庄夏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05-15 08:12

锦绣传芳的庄夏

  泉州古城内有条庄府巷。这条巷子的来历,与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清官有直接关系。南宋皇帝赐其在此建造府第,巷子因这府第而得名,称为庄府巷。这位清官,就是南宋历仕三朝的庄夏。

泉州古城“庄府巷”

  庄夏,字子礼,号藻斋,泉州永春湖洋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青少年时期,他熟读经史,不到二十岁,善诗能文。所写文章,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大气捭阖,纵横恣肆。州学教授张叔椿读了他所写的文章,甚为赞赏,极力推荐到太学。淳熙二年(1175),升入太学,潜心研修,学业继续增进。淳熙八年(1181),举进士。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兴国知县、太学博士、吏部员外郎、太府少卿、知漳州、权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等。

  庄夏少时丧父,家庭贫寒,然而,他颇有远大抱负,励志勤学苦修,决心学有所成,为社稷黎民干番事业。因此,他步入仕途后,为官半个多世纪,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努力以自己的才能,匡世济民,留下不少动人事迹,并被载入《宋史》,得到甚高评价。

湖洋溪边的乡村美景

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庄氏家庙群山环绕

  庄夏为官,受到赞誉,首先表现在于忠正刚直,针对时弊,勇于挺身而出,直言敢谏,向皇帝和朝廷建言献策,提出许多解难去病的治国之法,有时虽冒犯权贵甚至皇帝,也不计个人得失,无所畏惧。宁宗庆元六年(1200),许多地方遭遇大旱灾,百姓苦不堪言,社会动荡不安,皇帝下诏求直言。庄夏看得很清楚,赵宋王朝以中央集权立国,可是如今“威福下移”,“阳气散乱而不收”,君主大权旁落,“阴气”甚盛,操弄权力的朝臣,权力愈来愈大。庄夏深以为忧,不怕得罪朝中权贵,毅然上书,向皇帝建言:“愿陛下体阳刚之德,使后宫戚里、内省黄门、思不出位,此抑阴助阳之术也。”也就是说,在掌控权力这个根本问题上,已经出现严重的后果,皇帝应当好好考虑考虑了,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帝王的威权,抑制朝中贵戚及左右大臣过分膨胀的权力,使这些人能够摆正关系,不致越权越位,这是防止贵戚及朝臣操纵朝政增强帝王威权的重要途径。这个建议,得到宁宗的高度赞赏。庄夏任太常博士期间,针对很多地方官吏不安于本位,上疏直陈朝廷朝令夕改,宦途如转蓬的弊政。他尖锐地指出:“比年分藩持节,诏墨未干而改除,坐席未温而易地,一人而岁三易节,一岁而郡四易守,民力何由裕?”在他看来,官员如走马灯似的更换,危害甚大。最大的问题在于,根本不可能安下心来,认真为百姓办些实事。如此,百姓又如何能够过上宽裕日子呢?开禧二年(1206),庄夏迁国子博士,上疏力谏,边衅不可妄开,要在国力充裕强盛的情况下,才能对外用兵。权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时,江北地区屡患自然灾害,又遭受金兵蹂躏,百姓难以生存,许多人流徙到江南,纷纷涌入都城临安,避难求生,给宋都造成多方面压力。宁宗皇帝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是好。庄夏向皇帝提出,荆襄、两淮地区,没人耕种的田地甚多,朝廷可以按照人口分予田地,并发给必要的贷款,使这些流民能够建造房屋居住,同时购置农具耕牛,安心从事生产劳动,甚至可以达到“兵民可合,屯田可成”的境地。这些建议,既是安抚之策,且对促进经济发展,稳定民心,让百姓安居乐业,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晋江青阳庄氏家庙

惠安霞张庄氏祠堂

  南宋偏安江左,是战是和,长期争议不休。庄夏极力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可是,要抗金就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因此,任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时,他向皇帝建议:“今日之患,莫大于兵冗。乞行下将帅,令老弱自陈,得以子若弟侄若婿强壮及等者收刺之,代其名粮。”就是说,当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兵员冗多,而且素质大有问题。希望朝廷能下令将帅,让那些老弱者自报,他们家倘有身强体壮符合标准者,可以代替其服役。宁宗觉得这个建议甚有道理,十分赞赏,“兵卒子弟与召募百姓不同,卿言是也”。采纳了这些军事主张及改革建议,并派他任兵部侍郎兼焕章阁待制。当时,史弥远为相,把持朝政,朝内官员惧于权势,噤若寒蝉,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随便谈论宫内外及边境大事,唯独庄夏敢于直言:“西蜀溃卒,宜讨宜招;江淮制阃,宜分宜合;山东忠义,宜刺宜汰”,请皇帝诏令,让大臣们畅所欲言,认真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并提出妥善对策。这些正确主张,大大忤逆史弥远之意,因此,皆未能被采纳。

永春县湖洋镇少师府

  庄夏为官,清廉勤政,关心百姓疾苦,所到之处,兴利除弊,深得百姓崇敬。史书记载,庆元年间,任江西赣州兴国知县,“善政不可枚举”。这些善政,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为政清廉。从不贪取不义之财,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二是严惩贪腐。约束吏员的行为,发现贪赃枉法者,坚决查处。三是惩恶扬善。针对为祸地方的恶势力,坚决打击,决不姑息。四是处事公正。针对税负不均弊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纠正。五是止息争讼。遇到争讼,积极加以调解,以理服人,努力化解。六是关心民瘼。体恤百姓疾苦,尽量减轻负担。某些极度贫困民户,一时交不起赋税,“添给钱代输”,使他们能生存下去。七是移风易俗。努力革除社会陋习,倡导新风。八是注重教化。带头捐俸修葺校舍,创办学校,并亲自到县学讲学,激励生员自强不息,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因而,兴国教育事业成绩显著,破天荒地有三人乡试中举,一人中了进士,而他所举荐的学生,有很多人后来颇有成就,成为天下名士,如洪启夔、范钟等人。嘉定初年,他以著作佐郎提举江东常平仓。值年荒歉收,他毫不犹豫,冒险开启府仓放粮,赈济饥民,救百姓于饥寒交困之中。随后,南方福建汀州、漳州及广东潮汕地区发生民变,庄夏被朝廷派遣到漳州任太守。上任之后,部署兵马,屯扎于大池故寨,及新增的小澳和南岭两寨。不久,荡平叛乱,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随后,鉴于漳州地处“三省通衢”,距郡城东北十六公里之柳洋江,江宽水深,风急浪大,常有覆舟之险,遂集资鸠材,建造通济桥。江中垒石为墩,上架木梁,全长三百丈,长虹横卧。九龙江畔两岸百姓,广东、江西、福建三省商旅,途经此地,从此不再为江水所苦。这个德政,千百年来人们始终感念。

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庄氏家庙内刻着“忠孝廉节”

  庄夏为官,刚直正派,政声远扬,声望隆崇,因此,也获得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赏识。宋宁宗在他的画像上题赞:“天生美质,学业逍遥。坚冰志操,历仕三朝。忠言逆耳,书史所标。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寥寥数语,既是高度赞扬,又是对他绚丽人生的高度概括。嘉定十二年(1219),封永春开国舅,赐紫衣金鱼袋。赐第府城,始自永春徙居泉州庄府巷。老家永春蓬莱鬼岫山祖墓,也得到光宗皇帝垂青,亲笔题赠改为“锦绣山”。嘉定十六年(1223)去世,获赠少师,谥忠敏。(来源:摘自《温陵清官史话》)

【责任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