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深化“五统一” 站好“监督哨”
来源:安溪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05-15 17:00

  入户走访群众2760户,发现收集问题线索138条;开展廉政谈话77人次;立案16件,其中自办案件12件……

  这是今年第一季度安溪县24个乡镇纪委监察组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成绩的背后,源于该县按照泉州市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不断巩固深化乡镇纪委监察组“五统一”规范化建设试点成果,做实做细做深监督首要职责。

  注重规范引导,释放改革效应

  “‘五统一’最核心的是‘有人好办事’,乡镇纪委的监督力量得到显著增强。”该县纪委监委组宣部部长殷爱珍介绍,县纪委监委不仅明确了24个乡镇纪委75名行政专项编制,而且深化乡镇纪委片区联动协作机制,把24个乡镇纪委整合成6个联动片区,由3名委班子成员牵头,6个纪检监察室联系督导,在专项监督检查、问题线索处置、案件审查调查等重点工作中,构建上下联动、异地交叉的协作机制,有力破解能力不高、力量不足、人情干扰等现实问题。

  不仅如此,针对“五统一”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该县把“五统一”的工作要求转化为工作清单,让乡镇纪委一目了然,方便操作。“十有”建设标准、后备干部提名推荐、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福利待遇……一项项任务清单、一个个改革措施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立足赋予乡镇纪委监察权限的新任务新要求,该县还对去年出台的《执纪审查工作流程和文书规范文本(试行)》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把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细化成具体操作流程、文书范本,便于按图索骥、挂图“施工”。

  “实践证明,‘五统一’规范化建设极大地激活了监督的‘神经末梢’,实现了监督力量、监督保障、监督能力‘三到位、三提升’的改革效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有力延伸、有效拓展。”安溪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林文超表示。

  强化督导整改,推动见地见效

  “我们乡镇目前专干有几人?”“在实施‘五统一’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3月中旬,该县纪委监委组织干监室、办公室、组宣部、党风室等内设机构相关人员,分两组对24个乡镇纪委监察组落实“五统一”情况进行全覆盖督查。

  “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求提供总结材料。”参与此次督查的干部监督室主任张万全说,督查组以不增加基层负担为原则,坚持去繁从简、灵活高效,围绕“五统一”要求逐一列出督查事项,对乡镇纪委在人员调配使用、考核待遇、硬件配备、经费保障、工作标准等方面逐项核实,实行项目化管理。同时,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具整改清单,责令限期整改。

  “访前只有做足了功课,带着问题导向,才能提高走访的针对性,防止大水漫灌;访中要注意从群众的言语、眼神中发现‘不寻常’;访后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分门别类处理。”3月8日,在该县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监督执纪“半月谈”活动上,龙涓乡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陈贵明结合自身感悟,讲述进村入户过程中实践探索出的“三访”工作法。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为推动落实“五统一”、提升一线监督能力的又一探索。

  从3月开始,该县利用每半个月的周五下午,推行“半月谈”活动,指定3-5名乡镇纪委书记重点发言,汇报交流“五统一”“五个必”落实情况、经验做法,最后再让各参加对象出“考题”,现场接受点评、质询,通过谈、问、答、评,传导责任压力,倒逼工作落实。

  “‘半月谈’ 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主讲人都是一线纪检干部,内容里干货满满。”“如果没有真做实做,在这个讲堂上不但讲不出东西,而且容易丢‘面子’。”参加过“半月谈”活动的纪检监察干部纷纷坦言道。

  打通“神经末梢”,推动监督直抵一线

  “以前,总认为监督身边的村干部是件得罪人的事,通过培训,我们知道这是在保护他们。”“怎么监督?从哪入手?经过一番培训,心里总算有点底了。”这是3月下旬该县24个乡镇纪委对村级纪检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后,部分村级纪检委员的感受和体会。

  在去年11月的乡镇纪委“五统一”规范化建设试点中,安溪县纪委监委专门制定《村级纪检委员管理办法(试行)》,对村级纪检委员的任职条件、任免程序、主要职责、权利义务等作出规定,各乡镇纪委按照“每村一人”的原则,在全县481个村(社区)选配481名村级纪检委员。但在后面的实践中发现,村级纪检委员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普遍存在。

  “加强对这支处在最末梢监督队伍的培训、指导很有必要。”殷爱珍表示,让村级纪检委员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切实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

  与此同时,该县24个乡镇纪委还分发了监督日志,推行“1+N”监督模式,即把辖区内的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区,由每个乡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各自负责一个片区,联合片区内的村级纪检委员开展交叉监督、异地监督,既着力解决乡镇纪委监督力量不足的短板,也减少人情干扰,让村级纪检委员发挥出应有作用。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