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高悬巡察利剑 护航脱贫攻坚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04-12 12:03

  “累计个别谈话3433人(次),走访贫困户7183户,发现问题1363个,督促完成即知即改问题421个……”

  日前,泉州市亮出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全交叉巡察的“成绩单”。

  据悉,此次巡察,市委共派出103个巡察组,分别对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各乡镇(街道),洛江区虹山乡、罗溪镇和马甲镇,泉港区涂岭镇、前黄镇和山腰街道,惠安县黄塘镇、东岭镇和辋川镇等103个乡镇(街道)开展脱贫攻坚全交叉巡察。

  在此之前,市委巡察办与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市扶贫办等部门多次会商研究,结合我市贫困镇村及贫困户底数、扶贫资金项目投入等情况,合理确定巡察对象,增强监督的系统性、针对性。

  巡察采取县(市、区)范围内乡镇(街道)间交叉巡察方式进行,严格按照“四个落实”“八看”要求,聚焦各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纪工委)监督责任和有关职能部门监督责任落实、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深入查找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侵占挪用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以及影响稳定脱贫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形成监督合力,破解基层监督难题,着力推动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贫困群众真正脱贫。

  “此次巡察通过加强协作配合、配强巡察力量、畅通监督渠道等多个举措,力求精准、高效、有力推动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泉州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项巡察时间紧、任务重,就要直奔问题而去。为此,市县两级巡察办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局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沟通衔接,起底问题和线索近600条,为巡察组进驻备足“弹药”。

  思路决定出路。各专项交叉巡察组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人员分工,变“路线图”为“施工图”,多措并举,确保巡察高效有序开展。

  安溪县针对南线北线安溪的乡镇贫困村、贫困户数量差别较大的情况,实行“南北交叉”,避免各巡察组任务畸轻畸量情况的发生,着力提升扶贫领域巡察质量。

  南安市则立足沿海、中部、山区三个发展层面的实际,结合协作片区划分,采取“山海互动、跨片区、跨类别”方式进行推磨式交叉巡察,有效破解“熟人社会”对巡察的影响,使巡察干部脱离“熟人”圈子,规避“人情风”的困扰。

  永春县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相关媒体、公共场所做好宣传、发布等工作,并结合党员活动日、农村“圩日”等节点,深入镇村一线设点宣传、发放材料等,站稳群众立场。

  洛江区立足“一线监督法”,在巡察中“突围”;惠安县突出“全面精准”,实现巡察“靶向监督”;德化县做足“准备功课”,在巡察进驻前构建全方位协作机制,多渠道搜集脱贫攻坚“第一手资料”;泉州台商投资区强化纵向联动,增强监督实效;泉港区坚持问题导向,边巡边改、立行立改,做实巡察成果。

  巡察过程中,各专项交叉巡察组牢牢把握“再监督”工作定位,充分运用泉州市乡镇纪检干部进村入户“五个必”工作法,对村居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覆盖入户访查,把巡察利剑直插“神经末梢”。

  发现问题是生命线,推动解决问题才是落脚点。巡察期间向被巡察单位移交群众反映强烈又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577个,督促即知即改,至巡察结束时已整改完成421个,占比73%。同时,对巡察发现的优亲厚友、侵占挪用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突出“短平快”效果,形成有力震慑。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基层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巡察利剑作用越要充分发挥。”泉州市委常委、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游宇飞表示,下一阶段工作还要重点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促进巡察成果转化运用,严查严惩脱贫攻坚中的腐败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守好扶贫“奶酪”,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