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啄木鸟,少做伐木工”
安溪县官桥镇纪委 林荣富 口述
安溪县纪委 张晓斌 整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三年前的乡镇班子换届,当我向组织主动请缨到乡镇纪委工作时,面对亲朋好友“你在县城呆得好好的,何必这么折腾自己”“一旦下去,想要调回城就难了”等反对、劝告甚至讥讽的声音,我用但丁的这句名言告诫自己、鞭策自己。
在我看来,从大学毕业后,尽管自己做过教师、任过机关干部,也当了三年多的派驻纪检组组长,算是经过多岗位锻炼,但唯独乡镇这个“大熔炉”还是“空白点”,不去磨练一下,也许将来会留下遗憾。况且,经过三年多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让我愈加明白,乡镇是正风反腐的“前沿阵地”,到基层一线去监督执纪,更有意义。
2016年6月,经过组织的批准,我如愿以偿转任官桥镇纪委书记。
上任后不久,我接到了县纪委转来一份反映辖区内某村党支部书记侵吞造福工程款项的信访件。
这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接手的第一封反映党员干部经济问题的信访件。带着平时所学的执纪知识,我与镇纪委委员一道,通过无数次调取资料、外围初核,取得了关键证据,在县纪委挂钩纪检监察室的介入下,一举查清了违纪违法事实,6名村干部受到了相应的党纪处分,其中2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图为林荣富(右二)与镇纪委委员进村入户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林思宏 摄)
这个案件的查处,在全镇上下引起不小的震动,尤其是村里的群众向我们投来了信任的目光。这让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但并没有让我高兴起来。我在想,为什么一下子6名村干部被“一锅端”?如果事前监督到位了,这事还会发生吗?如果制度健全了、落实到位了,他们还有“钻”的空间吗?
“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思索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也让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尽最大努力教育和挽救,让他们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知错就改,这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和最好的保护。
口言之,身必行之。从这以后,我把工作的重心转到一线监督、入户访查上来。
图为林荣富(中)带领镇纪委委员在贫困户家中访查。(林思宏 摄)
有一次,在走访中,一位群众向我反映他们村党支部书记王某向申请建房的群众收取“好处费”问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联系镇国土资源所,将该村近三年来申请建房的群众一一罗列出来,然后组织镇纪委委员逐一进行走访,但20多户建房户都说“没有这回事”,王某也闪烁其词、矢口否认。
那一刻,我虽然有点迟疑,但仍感到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经过我和同事们一番深入分析,一致认为,王某的问题应该不大,但也绝非没有问题,就此“罢手”,可能会“养痈遗患”。
于是,我多次找王某交心、谈话。一开始,王某情绪抵触,多次把我拒之门外。我并不气馁,瞅准一切机会找他“嗑”,不谈问题,只“唠”家常,旁敲侧击。
“话疗”解开了“心结”。在我的耐心劝导下,王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实交代了问题。原来,王某曾经收受一建房户给他的3000元“好处费”,并为其建房审批提供帮助。当他得知镇纪委在调查他时,连夜把3000元退还给了这户建房户,并让他隐瞒事实。最终,王某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要不是镇纪委苦口婆心、好心相劝,贪欲之门一旦打开,就无法收手了。”心存感激的王某,逢人就讲是我和我的同事把他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这件事发生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一线中抓早抓小的信心和决心。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进村入户访查,成了我和同事们一道雷打不动的“规定作业”。而且,我还把用于工作的手机号、微信号告知群众。去年6月份,我们在镇政府大楼临街一面设置了“开放式”的接访室,每周三下午安排人员接访,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
现在,按照群众的说法,我和同事们在群众中已经是“熟面孔”了,村里的干部也不敢造次了。
听到此话,我打心底高兴。因为在我看来,乡镇纪委处在监督执纪的“神经末梢”,多做“啄木鸟”的事,少做“伐木工”的活,就是对基层党员干部最大的厚爱,也是让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一剂“良方”。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许多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份责任、一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