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不比“桌数”比“公益” 文明新风拂南安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8-12-14 22:17

  重阳节,仑苍园美村的乡贤出资摆上“长寿宴”,为村里的老人过节。

  评论

  移风易俗从“三碗面”开始

  我们移风易俗,移的是陈规陋习。然而,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些陈规陋习非但没有消亡“退场”迹象,却反而有死灰复燃的态势。说到底,这和我们骨子里潜藏的攀比心态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种类繁多的陈规陋习,消耗了宝贵的公共资源,误导了正确的信仰追求,偏离了价值的理性轨道,由此衍生出的连锁效应大多也是负面多于正面,消极大于积极,恶性超过良性。

  推进移风易俗,根除陈规陋习,既是功在千秋的长远事,更是箭在弦上的紧要事。

  林语堂先生当年就提出“面子、命运和恩典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在很多人眼中,“面子”成为一种相对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嵌入方式,构成了中国人一生中的“三碗面”——脸面、场面和情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中国是个熟人社会,这种面子不仅是可以看的,也是可以用的,是人的资源和身份”。因此,移风易俗,难就难在这是一场根深蒂固的思想的自我革命,难就难在这是一个看不到烈火硝烟的特殊战场,迫切要求我们善于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净化习俗积淀,从而让广大民众的“脸面”更加清爽干净,“场面”更加朴素康健,“情面”更加理性舒服。

  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大刀阔斧向“三碗面”“开炮宣战”,需要我们最大努力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要素,最大限度会聚方方面面的智慧资源。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移风易俗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担当“亮剑”。要有顶层设计,有工作方案,有部门落实,有能人帮衬,有群众参与,从而形成“一呼百应”的群众思想更新的观念革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移风易俗必须切实找准找对发力点。一方面,我们要继续花大力气集中治理“婚事大办、喜事多办、丧事重办、神事特办”等攀比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殡葬改革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问题整治;另一方面,我们要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切入点,以创建“和谐村(社区)”为抓手,深入开展“家+文化”活动,传承优秀闽南家风家训,建设惠民利民“百姓书房”,繁荣壮大社会公益事业,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移风易俗的丰硕成果,增强移风易俗的获得感。

  移风易俗,必须久久为功、宣传造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宣传有效,需要保持舆论存在、保持宣传接触频度,使传播对象群众逐渐在熟悉中降低排斥感。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也。我们必须围绕移风易俗工作主线开展宣传工作,从正面舆论宣传角度出发,树立一批典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适时引导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编写顺口溜、闽南“四句”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研究制定“乡规民约”,利用古厝改造为乡村文化馆,宣传建设好家风家训馆,唯有这样多管齐下和多措并举,破除陈规陋习“三碗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才能有一个实质性全新突破,广大老百姓也才能够幸福畅享到党委政府移风易俗的甜蜜果实。(南伟轩)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