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彭英桃,洛江区虹山乡苏山村党支部书记,曾获评“泉州市优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泉州青年五四奖章”、“泉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泉州市‘三八’红旗手”。
偏远乡村流出党员多、管理难是不少基层党支部遇到的普遍问题。如何让流动党员不被“边缘化”,让他们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在洛江区虹山乡苏山村党支部,支部书记彭英桃围绕《准则》和《条例》,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苏山村的办法。
“严管才是厚爱。”为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彭英桃和同事们建立了“苏山村流动党员网络党小组”微信群,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不仅让村里的流动党员找到了“家”,更有效实现了远程监督。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党员学习党课新知识,又能方便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出去向。而对于在村里的党员,党支部着重建立一对一的沟通机制,营造出内部管理的良好氛围。
“党员监督管理‘一分为二’,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各有一套办法。”彭英桃表示,苏山村党支部摸索出来的模式让党支部越来越有凝聚力。
除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苏山村还充分利用虹山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吸引部分有实力的流动党员回村发展乡村旅游。
“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之所以如此顺利,与党支部‘以监带管’的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据彭英桃介绍,在石龙谷景区,党支部以景区党员为主,建立石龙谷森林公园党小组,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并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组建一支“服务乡村旅游”的党员志愿者队伍。通过互相监督,让全村的党员自觉行动起来,使得石龙谷的旅游建设工作有声有色。
“每月的第一周,我们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把村里的大事小事一起拿出来探讨决定。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我们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把关于群众的事拿出来民主决定。”彭英桃表示,在民主决策中,注重吸纳流动党员的意见,让流动党员参与到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中。
打造“小平台”,发挥“大作用”,创建“小环境”,营造“大氛围”,苏山村围绕《准则》和《条例》,从构建党内监督“网络”到吸引流动党员回村建设,正在改变着山村的发展面貌。
□本报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佘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