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俊波追记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发布时间:2017-04-24 10:21
他匆匆离开的那天,离清明不远。淅沥的春雨,下了一整天,把闽北大地涤荡得透亮,一如他的内心。

    他匆匆离开的那天,离清明不远。淅沥的春雨,下了一整天,把闽北大地涤荡得透亮,一如他的内心。

    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办公室,再也没能等回他的主人。那张原本在晚上8点开始的会议议程表,如今依然摆在办公桌上,同事们至今不舍得清理。

    尽管他已经走了月余,不少人谈起还是泪水涟涟。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唯有清者,方不负青史斑斑,唯有明者,才不枉民意拳拳。

    一条用人铁律

    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政和这个被戏称为“省尾”的山区贫困县的县委书记。经济落后,加之受早年县委书记腐败窝案影响,干部士气低沉,得过且过。“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是当时政和县给人的印象。

    “必须从突破产业结构,鼓舞干部士气入手。”三天连续不断的务虚会后,在廖俊波的主导下,政和县委确定破题方向。政策确定之后,干部是最关键因素,廖俊波意识到,必须改变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于是,“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成为了政和县委用人的“铁律”。

    事情很快发生了转变,全县的干部在“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和梦想”的号召下,动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干部主动啃起了硬骨头,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一线出现了干部忙碌的身影。城区改造动工,路桥架设起来,这个落后的农业县,竟然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

    在廖俊波主政政和的4年间,128名素质过硬的干部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共同成长,其中七成来自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基层一线。

    “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还要确保不出事,规范干部的言行要从小处抓起,要让干部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时任石屯镇镇长林良明就因为一次“不守规矩”被“拎”到县委办“跟班学习”1个月,原因是因为周末前往上海参加石屯镇上海老乡组织的教育基金会成立仪式没按规定报告。“严管才是厚爱。”时任政和县纪委书记孙德胜对廖俊波“要少买棺材多买药”的比喻印象深刻。

    武夷高新技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智强依然记得廖俊波对他提出的一个“苛刻”要求。一次在视察开发区途中,廖俊波对他说:“智强,你是政和人,开发区的工地上可不能有政和的包工头出现。”面对这一善意的提醒,陈智强明白了书记的良苦用心。

    一腔为民情怀

    “村民自治不等于放任自流,一样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要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夯实了,对非党干部的行为作风就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利益。”这是2013年廖俊波写在政和县纪委一份信访专题报告上的一段批示。

    像类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详尽批示,在政和任职期间,廖俊波写下50余条。

    2013年1月,廖俊波收到东平镇界溪村群众反映宅基地补偿款被村干部侵吞的信访件后,两次召集纪委及相关部门,部署对该信访件的调查。在查清问题后,廖俊波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举一反三,在全县开展类似问题专项清查。

    “被征地群众为我们的项目建设做出了很大牺牲,决不能再让他们吃亏!”正是因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和同心工业园区3600亩征地工作完成后更是无一例上访。无论是在政和同心工业园区还是武夷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廖俊波都尽其所能妥善安置被征地拆迁群众。

    去年底,建阳区童游街道赤岸七组的村民到廖俊波办公室反映了留置地建设规划问题后,廖俊波交代主管征迁工作的武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立新,“我们负责征地拆迁的干部要主动对接征地群众,把留置地规划要求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告知,不要让群众老跑腿”。

    一句事先声明

    “我没有做工程的亲戚朋友,任何打着我旗号承揽工程的,你们一概拒绝!”今年3月13日,在武夷新区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上,廖俊波开门见山地说道。

    事实上,无论是在工作过的邵武市、荣华山产业组团,还是在政和县、武夷新区,廖俊波总是这样事先声明。

    在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廖俊波就定下一条规矩:除了和相关部门讨论涉密事宜,自己办公室门必须敞开。有时客商来访,进办公室后习惯性带上门,县委办的同志总是记着书记的“规矩”,借故将办公室门打开,“书记说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还是打开大门说亮话好。”

    即便如此,在一次和客商交谈的过程中,廖俊波办公桌上的一堆文件里,还是被塞进了一张1500元的购物卡。几天后,廖俊波在整理文件时发现了,交代县委办上交县纪委。如今,那张由县纪委开据的接收凭证,县委办副主任杨世宽仍珍藏着,“看到那张凭证,就能想到书记。”

    拒绝礼品,在政和并不是第一次。在邵武市拿口镇担任党委书记的时候,廖俊波就曾让纪委书记余道宗退回过老同学送来的两条香烟。余道宗认为收下老同学送的两条香烟也无可厚非。廖俊波说,我这同学是做工程的,他哪是送老同学哟,他可是送给“廖书记”的。

    主政武夷新区后,面对每年投入100多亿元的建设项目,廖俊波意识到,仅仅管好自己是不够的。因此他主动要求南平市审计局,每半年对武夷新区的大额资金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并要求武夷新区审计分局前移关口,加强工程预算监督。仅2016年,武夷新区60个总额30.18亿元的预算项目被核减2.16亿元。

    回忆起3月17日和廖俊波一起查看武夷新区项目的场景,南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熙满历历在目:“一路上,俊波侃侃而谈,他说,项目招标、设计变更、工程款项拨付环节,最容易出廉政风险,不能个别人说了算,必须建立集体决策机制。”陈熙满想起,几个月前,廖俊波就邀请他给武夷新区的党员干部上一堂廉政党课,一直未能成行,“4月5日,我给武夷新区的中层以上干部补上了一堂廉政党课,算是兑现给俊波同志的承诺吧。”

    一碗昂贵面条

    “那可能是他这辈子吃过最贵的一碗面。”南平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勇回忆起廖俊波在机场吃面的场景依然难掩悲伤。3月11日,廖俊波和李勇前往江苏连云港洽谈项目时,因为赶路,错过了午饭,只能在机场餐厅匆匆吃了一碗面条。80元一碗的海鲜卤面,让廖俊波觉得心疼不已。也许是吃不惯海鲜的缘故,这碗昂贵的面条让廖俊波拉了几天肚子。事后,廖俊波还和李勇打趣道:“我这个胃不配吃好东西咧。”

    事实上,廖俊波哪里顾得上吃什么好东西。3月14日,廖俊波前往北京对接武夷新区航天产业园项目,为节约时间,午饭就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办公室里解决。同行的一位同志清楚地记得那天打包来的午饭——每人两块烧饼,一碗红豆汤,一碟拍黄瓜。双方一边吃一边谈。会谈结束后,又忙不迭地赶了11站地铁,对接下一个项目。直至返程,廖俊波也没来得及跟在北京妹妹家生活的父母通上一个电话。

    而每次到省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遇上用餐时间廖俊波都会和司机直奔“老地方”——位于省府路的一家饺子馆,一盘饺子就是一餐。到现在,他的司机仍不清楚廖俊波偏爱哪种饺子馅,“他对吃太不讲究。”

    是呀,在政和任县委书记的时候,常年下企业,却没有在企业吃过一餐饭。每遇企业主盛情邀请,廖俊波总是委婉地拒绝:“下次我请你吧,今天确实太忙了。”下农村,也是到饭点就回城。政和县石圳村廖俊波去过太多次,协调部门加大投入,改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几年间,石圳村从原来的“垃圾村”嬗变为远近文明的美丽乡村、“白茶小圳”。村党支部书记袁云机至今还懊悔:“书记以前常来村里,怎么就没能留他吃顿饭呢?”

    一脉上善家风

    “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坦途,这就需要有顽强的毅力,琪儿,你要记住——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廖俊波的女儿阿琪至今牢记着自己胳膊受伤时爸爸说过的话。正是有这句话,在热衷“拼爹”的当下,阿琪凭个人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名牌大学研究生。

    自立、顽强、本分、崇善,是廖家一脉传承的上善家风。工作闲暇,廖俊波和身边工作人员谈起,自己从小跟外婆长大,善良,是老人家通过言传身教留给自己的宝贵财富。而身为小学老师的母亲,则教会了他自立、顽强和本分。

    一次,廖俊波和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聊起信访工作时,谈起自己的父亲当年在乡镇工作,多年来处理的信访问题无数,每次父亲都能深入了解矛盾症结,妥善解决问题。在父亲身上,他看到、学到了老一辈基层干部的韧劲和用心。

    廖俊波明白,家永远是爱的港湾。有一次深夜工作结束,他和县委办的同志无意间聊到妻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那是上大学第一节课,一进教室就在最后一排看到了那位留着披肩发的高挑女生,心里默认那就是对的人了。

    大家知道,这时候,他一定是想家了。

    他爱家,却因工作长期离家。在任政和县委书记4年间,每年都是妻子和女儿在政和陪他过春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廖俊波那平时清冷的单身宿舍阳台上,才会飘出久违的饭菜香和浓浓的家的味道。他太忙,忙着下基层、进企业、跑项目,可再忙,他也记得在妻子生日那天,发一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暖心短信,深夜到家时不忘送上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

    然而,这一切的温馨与美好,随着一声急促的刹车声,定格在了2017年3月18日的雨夜。他将奔忙的背影留给了他的家人和同事,却将自己留给了闽北的青山绿水。

    清者,秉高洁之志,以上善之水,润万物葱茏。明者,怀磊落之心,集日月光华,映九州万方。他是清者,是明者,他是一湾清明碧波,和着绵长的春雨,永远滋润着闽北大地。(叶荣梅 黄兴华)

【责任编辑:黄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