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行诠释着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和境界
牛玉儒同志(左四)在调研。资料照片
“他工作有激情,有想法,能干事,也能干成事”; “他没有官架子,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他对生活要求很低,对家人要求很严”……10年前,人们含泪送别这位好书记;10年后,说起他,人们仍充满敬佩和怀念: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和境界。
他,就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牛玉儒。
要做就要努力做好
“设立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目标”
初春时节的呼和浩特和包头,春意盎然。
这片牛玉儒曾无数次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倾注着他的心血。
“1996年牛玉儒到包头任市长时,刚经历过地震的包头百废待兴。‘要用新的理念去改造、建设城市’,在牛玉儒精心设计下,截至2000年9月,包头市完成的居民楼房建设面积相当于前46年总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当年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2年获联合国人居奖。”4月3日,原包头市政府副秘书长、现包头市政协主席程刚回忆说,为改造赵家营子、曹家营子两个“都市村庄”,牛玉儒多次实地调研,坐到村民的炕上拉家常,摸清村民担心补偿款不到位的“心病”后,3个月就完成了过去30年没有完成的拆迁。
“要做就要努力做好,要设一个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这是牛玉儒做事的信条。在包头任市长期间,牛玉儒跑遍了所有国企,在他主导下,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并推动稀土高科、北方重汽等企业成功上市。
“2003年4月牛书记到呼和浩特时,正逢非典肆虐,在40多天里,他走遍呼市街道社区,每天开会到深夜,整整瘦了3公斤。在他督导下,18天时间,3万多平方米的SARS救治中心拔地而起……”原呼和浩特市建委主任邸明德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当时的呼市还像个“大村庄”,面对百姓的期待,牛玉儒下决心要让呼市变得“精、美、洋”。
“东河原先是呼市的‘龙须沟’,夏天发洪水,冬天尘土飞扬,垃圾遍地。东河整治工程开工后,3公里长的河道,牛书记每天要走一遍,亲自查看。如今的东河,已成呼市一景。”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党委书记马文文回忆说。
翻开牛玉儒的工作日志发现:他在呼和浩特工作短短493天中,就有200多天在出差;曾有次外出招商引资5天跑了5个城市,行程万余公里。
采访中,和他共过事的人都说,牛玉儒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和他在一起,不知不觉被感染,激起干事创业的欲望。在他病重住院期间,自治区领导同志前去看望,说起呼市的发展,他滔滔不绝地谈了一个小时。“一说起工作,他就忘记了病痛。这种激情,缘于他对事业的热爱,一息尚存,工作不止。”原牛玉儒秘书、巴彦淖尔市副市长李理说。
“有能力且具责任感,敬业且具为民情怀,务实且具创造力,牛玉儒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包头市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索耀尔说,“我们要求干部带头抓贯彻力、落实力和执行力,像牛玉儒一样有激情、敢担当,提振精神。”
老百姓的事比天大
“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如他的名字一样,平日牛玉儒是个随和的人,但涉及群众利益时,他也会犯“牛脾气”。
原呼和浩特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林絮果至今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有一次,牛玉儒在视察呼市城建工程时,看到人行道的铺设质量不行,当即把有关方面负责人召集起来,一段路一段路地检查。当看到一根电线杆子把盲道掐断时,他忍不住发火,“如果你们的亲人是盲人,还会这样施工吗?”当即要求对全市盲道检查清理。
“随牛书记下乡调研时,听说有关部门要取缔牧民的卫星接收装置,牛书记很生气,质问:仅有的一点文化精神生活也要剥夺,你们心里还有没有老百姓?”包头日报记者陆阳说,当时他感动得差点落泪。
“牛书记工作没有花架子,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出发点是为群众办实事。”李理说,牛书记常说要把呼市的经济总量做大,才能提高市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呼市的城市建设,宁愿不卖地,也要见缝插绿,让老百姓有休闲的地方;发现不少背街小巷一到晚上一片漆黑,就立即让城建部门装上路灯……
一位特殊的“乘客”让出租车司机王玉海印象深刻:2003年初夏的一天,一位客人上车就让他拉着随便转转,并询问他对呼市城建有什么意见,王玉海说最烦心的是道路窄老堵车、上厕所不方便、绿地少……下车时,这个乘客说他是市委书记牛玉儒,这些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牛玉儒到呼市没多久,路真的变宽了,厕所也好找了,公园免票、拆墙透绿……
幼年贫寒的家境,砥砺了牛玉儒坚韧的性格,也孕育了平民情结,看到群众有困难,总会伸出手帮一把。
“牛书记改变了我的人生,在他影响下,我入了党。”如今已是呼市西菜园小学老师的孙敏仍对牛玉儒心怀感激。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孙敏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牛玉儒自掏腰包资助她读完大学,并叮嘱有困难就找他。
“包头国企改制时,在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从1000万市长预备金中拨出500万元,用于支付下岗保障金。”程刚回忆道。
“作为市长,首先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望。”牛玉儒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凡事要靠自己努力
“手中权力只能为群众服务”
“牛书记注重仪表,一年四季打着领带,他说市委书记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但是私下里,他活得很简单。”李理回忆:那时陪着牛玉儒到北京出差,经常是上午去,下午回,住宾馆也只住标间,吃饭就在路边小馆子解决。他们常去王府井的一家饺子馆,老板后来跟他们熟了,去吃饭还能打折。
“他当时坐辆旧红旗车,我的车比他的新,我说我跟你换换吧,换了没两天,他说还是换回来吧,坐习惯了。”程刚说,牛玉儒在包头当了5年市长,震后重建主持搞了一大批工程,“他没在工程承包上批过一张条子,打一个电话。”
“一个周末,我在市委家属院拉了一家四口。我一看,那不是牛书记嘛。”出租车司机郝东升仍记得,那天牛玉儒一家坐他的车去了民族商场逛街。后来他跟同事说起时,大家还不相信,“这么大的领导怎么能坐你的车?”
平日里,牛玉儒常对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说,你们在外边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
“1983年,我被分配到呼伦贝尔军分区。”堂弟牛勇强回忆说,边防条件艰苦,加之妻子在呼和浩特分居两地,牛玉儒调到自治区政府工作后,他多次请求三哥为自己调动工作。牛玉儒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战友能在那里工作,你为什么不能在那干?”直到牛勇强转业,他的同事、领导,都不知道他和牛玉儒之间的亲戚关系。
蹬三轮车的姑父、扫厕所的姑姑、下岗10多年没工作的妹夫……牛玉儒的亲戚,没有沾到他什么光。来找他办事的,都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只能用来为群众服务。”
看似“六亲不认”的牛玉儒,其实很有人情味。“每年大年三十,哥哥都要把我们叫到一起吃顿团圆饭,虽然我们常常要等他到很晚。”牛勇强说,“哥哥走了,但精神对我们影响深远……我为有这样一位好哥哥感到骄傲和自豪!”
眼下,内蒙古自治区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正深入开展“学习牛玉儒同志,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活动,因为牛玉儒身上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风采。他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根标杆,是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报记者 施娟)